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不健康吗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区分的三原则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划分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两个大的范畴,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没病或有病 。心理正常范筹内按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两大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都可归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围,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 。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自愈或疗愈的,有可能向心理异常方向发展 。疑似神经症应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鉴别 。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病性的幻觉是无对象的知觉,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 。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 。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 。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 。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 。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 。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 。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 。如抑郁症 。
总之,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自知力为判断和鉴别的指标 。完整的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疗效的指征 。它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自知力是现实检验的一把尺子 。自知力涵盖于三原则其中 。
【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不健康吗】但具体咨询实践中,区分三原则又表现为不同形态和表象,需要咨询师灵活把握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帮助咨询对象,改善咨客的心理状况,提升工作、生活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