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自古以来 , 我国就多以山川河流作为天然的分界线 , 来划分地理区域 。
譬如《新唐书·地理志》中曾记载:“始命并省 , 又因山川形便 , 分天下为十道 。”
意思是说 , 唐太宗最初将所有州县都合并起来 , 后来又根据山川河流 , 将全国分为了十道 , 作为监察区 。
这是由于山川湖泊不仅是区分两个区域最明显的标志物 , 而且在自然山川的阻隔之下 , 两地的民俗风情文化也有着巨大差异 。
因此 , 在山川湖泊的阻隔下 , 我国诞生了许多“兄弟省” , 如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 , 这些省份名称中的山、河分别是什么山 , 什么河呢?
今天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山西——山东
从今天的地图来看 , 山西和山东并不相邻 , 中间隔着河北、河南等省份 。但在古代两省其实一直相邻 , 且山西与山东的名称有紧密联系 。
“山东”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 当时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名词——“山东六国” , 这是秦国人的发明 , 秦国经常把位于崤山以东的韩、楚、赵、魏、齐、燕六国称为“山东六国” , 这里的山指的是秦国边界的崤山 。很明显 , 当时的山西就是指秦国的关中地区 。
由此可见 , 最初“山东”、“山西”一词发明时 , 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区域 , 不是今天的行政区域 。而战国时期所谓的“山东” , 也比今天的山东要大得多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文章插图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 , 山东的涵义就发生了改变 。这里的“山”不再指崤山 , 而是指太行山 。人们把太行山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 太行山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
这时的山东地区涵盖了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北部地区 。地理范围比战国时期大大缩小了 。
辽代 , 山西成为了西京大同及其以北地区的称谓 , 相当于今天的雁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区 。
直到金朝时期 , “山东”才正式作为行政单位出现在地图上 , 成为了有明确分界线的山东行政区 。而山西也逐步缩小 , 成为西京大同府的专称 。
到了明代 , 全国设置了“两京十三布政司” , 其中 , 山西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西省 , 以及河北省的一部分;山东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河北省 , 以及北京市、天津市 。这就意味着 , 在明朝时期 , 山西和山东的确是相邻的两省 , 而太行山就是两省的分界线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文章插图
清朝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 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 。这一划 , 山东和山西之间就多了一个直隶省 , 也就是后来的河北乃至京津 。
随着地理区域的多次调整 , 现在河南、河北也都成了独立的省份 , 和山东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了 。
我们今天地图上可以看到 , 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 , 山西与山东也不再相邻 , 但是大家在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和山西的一个分界山脉 。
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最初源于唐朝 , 即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道 , 其中两道就是河南道、河北道 。河南道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江苏等一些地区 , 河北则包括今天河北、山东以及河南的一些地区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 最初的河南河北是以黄河为界限划分开来的 。
直到元末明初 , 情况发生了变化 。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上灭元 , 在越过黄河 , 攻占了河北三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以后 , 把原属河北的这片地区划给了当时的河南管辖 。
从此 , 河南、河北的划分与黄河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此后的明朝、清朝沿用了元朝的区划范围 , 河南河北已经和今天的河南省、河北省没有太大区别了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根据河南省与河北省相邻地区 , 人们的方言以及风俗习惯 , 河南与河北又相互置换了一些土地 , 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的格局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 , 黄河就是河南与河北的分界线 , 虽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 , 河南与河北的分界线发生了变化 , 但河南河北的“河”其实指的就是黄河 。
湖南——湖北
湖南与湖北的称呼是清朝康熙年间才出现的 。在此之前 , 湖南与湖北曾多次被划分在一起 。两汉时期同属荆州 , 唐朝时期分属山南道、山北道 , 元朝时期又划分到一起 , 同属湖广行省地区 ,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行省 。
到了康熙年间 , 湖广地区因为占地面积太大 , 且占据了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 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文章插图
于是康熙大笔一挥 , 将湖广行省以洞庭湖为界限 , 分为了湖南省和湖北省两省 , 并分别设立巡抚来监督两省 , 来抑制两省的势力 。
也许今天人们会觉得洞庭湖规模不够大 , 不能作为划分界限 , 但其实古时候的洞庭湖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洞庭湖大得多 。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 , 洞庭湖湖面广阔一直是全国之首 , 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
如今洞庭湖虽然因持续萎缩从两省边界处转移到了湖南省境内 , 但人们依然认同洞庭湖是两省的分界线 。
广西——广东
广西与广东的“广”取自广信城的“广” 。
而广信城之名源自汉武帝 。当初汉武帝南征平定南粤地区后 , 在当地建立了一座广信城 , 意为:“出开粤地 , 宜广布恩信” 。
到了宋朝时期 , 重新划分时保留了“广信”的寓意 , 将广东和广西地区合称为了“广南路”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

文章插图
之后 , 宋太宗又重新细分 , 将广南路以广信城为边界 , 分为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 简称广东、广西 。
时至今日 , 广信依旧是两广的分界线 , 位于今广西苍梧县至广东封开县一带 。
【山东山西分界线是哪座山 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历史就这样平静地流淌了两千多年 , 中国各省的名字来源虽然不一样 , 但背后都浸透着数千年的文化根脉 , 我们读之亦是一种享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