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绿色大米,网上卖的绿米是什么米

有绿色大米吗【有绿色大米,网上卖的绿米是什么米】

有绿色大米,网上卖的绿米是什么米

文章插图
有绿色大米 。绿米是一种传统的水稻谷,自古以来,浙江一带就有人种植,由于产量低,绿米是用选育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绿米稻加工而成的特种米 。绿米是一年一季,一般在五月份播种,十月份收获 。
网上卖的绿米是什么米目前,食品市场以“绿色”为时髦,不仅蔬菜水果,就连人们日常吃的大米也出现了不少绿色产品 。如:竹颐米、竹香米、青香米及绿大米等,尽管名称不同,却无一例外地都冠以“清香四溢、口感舒爽、长期享用,增进健康”等美誉 。切记:大米只有天然种植出来的绿色才能称其为“绿大米”,也只有天然种植出来的绿大米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 。但是目前国内尚无种植绿大米的成熟技术 。最近曾有报道,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开发中心经过3年多的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无农药污染和无肥害的绿色大米——浙大香米和浙大珍米 。浙大香米有一种类似乌苣笋的清香味,烧熟后味更浓,人口细腻糯软,口感好 。针对当前农要单家独户自行管理,轻视有机肥及滥施化肥和农药的状况,浙大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在管理上采取统分结合,统一品种、技术、施洒农药,重视施用人畜粪尿及绿肥 。浙大香米的香味是品种本身固有的,不是后天加工时添加进去的 。浙大绿色大米一经面市即受到欢迎 。有的超市巳摆上柜台,但并未在市场大量流通 。


(1)“绿米”披上假绿装 。既然国内尚无种植绿大米的成熟技术,那些所有的所谓“绿”大米是怎样绿起来的呢?原来市场上流通的五花八门的“绿”大米所披的绿装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人为加上的 。例如所谓正宗“竹香米”加绿,大多需要四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 。第一道工序是将新鲜竹叶用清水浸泡;第二道工序是用机器进行粉碎和脱色;第三道工序是将这些粉碎脱色后的竹叶长时间熬煮,提炼出所谓“竹绿素”;第四道工序是将这些“竹绿素”同大米一起搅拌混匀,就生产出了所谓“竹香米” 。另外还有更省事省钱的办法,就是用绿色色素将大米染绿,所谓“绿”大米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


(2)“绿”大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针对这个重要问题,权威部门曾对各种“绿”大米取样进行了化验检测 。结果表明,“绿”大米是一种叫“竹质精维素”(有的也叫竹绿素、鲜竹液或竹香精)的物质经过一定的调配、混和与搅拌等工艺掺到白色大米中制成的 。竹质精维素由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和山姜子叶等原料制成,但是这些原料都不在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之内 。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是不能加入到食品中去的,即使用所谓竹质精维素是不合法的 。有关人员还对所谓竹质精维素进行了检测,其中含有人工合成的色素亮蓝和柠檬黄,而应用这种人工合成色素也违反了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首要的是不得影响食品质量和风味,而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是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的物质 。人工合成色素有一定毒性,人们长期食用可能有致癌作用 。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绿”大米却借着绿色食品的面纱掩护,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市场,欺骗并坑害了许多消费者 。所谓的“绿”大米危害不小,必须依法予以查封 。


(3)食用“绿”大米的安全性 。“绿”色大米事件也反映出了我国一些部门和地方法规相互“打架”的现象 。在查处“绿”大米过程中,卫生部门与生产厂家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例如,关于染制“绿”大米的竹香精,湖南省卫生部门承认其合法性;而济南市卫生部门则认为找不到合法的卫生法规依据 。对于“绿”大米的检测,我国现行的大米质量评定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是对不含任何其他添加成分的大米进行检查,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可以使用某些人工色素的食品并不包括大米;目前国内正规粮食部门加工大米时通常都不采用加油和加色工艺,这正是为了执行有关标准 。有的城市如济南、青岛等地对“绿”大米进行了查处,也有的地方并不过问此事 。这说明各地执法标准并不统一 。


卫生部有关人士专门就“绿”大米问题指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绿”大米系使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色素染色加工制成的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色素的种类和使用范围,凡超出这个标准的行为,都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没有规定色素可用于大米 。所以,未经审批的“绿”大米是不允许销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