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中国插花的历史介绍( 二 )


进入宋代 , 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 。 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 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 , 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 , 内涵重于形式 , 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 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 。 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 , 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 。 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 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 , 对后世影响颇大 。
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 , 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 。 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 , 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 , 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 , 色彩艳丽 , 错落有致 , 姿态飘逸 , 生机勃勃 。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 , 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 , 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 。 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 , 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 , 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 , 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 , 暗示金贵、银贵 , 不如自在如意贵 。 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 , 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 。 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 , 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 , 庄严富丽 , 造型丰满 , 构图严谨 , 寓意深邃 。 如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 , 十种花材 , 十全十美 , 又各有含意 。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 , 色彩淡雅 , 疏枝散点 , 朴实生动 , 不喜豪华富贵 , 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 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 , 意态天然 。 讲究俯仰高下 , 疏密斜正 , 各具意态 , 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 , 方有天趣 。 构图严谨 , 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 。 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 , 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 。 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 , 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 , 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 。 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 , 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 , 保养方法 , 插花风格 , 花性认识 , 构图技巧 , 色彩和体量的协调 , 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 。 受益盆景术的影响 , 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 , 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 。 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 。 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 , 花材有竹、棕榈 , 配以太湖石 , 高低错落 , 疏密有致 , 颇富自然之趣 。 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 , 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 。
【【插花】中国插花的历史介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