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白兔是兔子的一种 , 全身为白色 , 眼睛一般为透明 , 古代以为瑞物 。相传为秦始皇的骏马名为白兔 , 另有同名地名 , 白兔 , 那么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文章插图
1、昼寝夜行性:野生穴兔体形弱小 , 无御敌能力 , 在长期的生态环境下 , 为了生存而形成了昼伏夜行的习性 。白天在洞里生活 , 夜间则四处活动和采食 。在养兔场中 ,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家兔夜间十分活跃 , 而白天表现得十分安静 , 除喂食时间外 , 常常闭目睡眠 。同时 , 家兔在夜间采食频繁 , 夜间采食量和饮水量占全日量的75% 。根据家兔这一习性 , 我们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安排饲养日程 , 晚上喂给足够的夜草和饲料;另一方面 , 白天应该尽量不要妨碍兔的休息和睡眠 。
2、胆小易受惊:兔子耳朵长而大 , 听觉灵敏 , 常常竖起耳朵听声响 , 以便逃跑而避敌害 。家兔是一种胆小的动物 , 在遇敌害时 , 借助敏锐的听觉和弓曲的脊柱能迅速逃跑 。在家养情况下 , 突然来的喧闹声、陌生人和陌生动物都会使家兔惊慌 , 在笼中来回奔跑和乱撞造成损伤 , 孕兔易造成流产 , 哺乳兔易造成吊乳 , 使仔兔摔死或冻死 。家兔在白天一般是很安静的 , 所以我们在饲养管理操作中 , 动作要轻 , 尽量避免发生容易使兔群惊慌的声响 , 同时要避免陌生人和猫、狗等进入兔舍 。
3、厌炎热潮湿 , 喜干燥环境:家兔的体形弱小 , 抗病能力差 。兔的汗腺不发达 , 主要靠呼吸散热 。成年兔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4~20℃ , 初生仔兔窝内温度为30~32℃ 。干燥和清洁的环境能保持家兔的健康 , 而潮湿不卫生的条件往往成为家兔生病的原因 。潮湿和污秽的环境有利于传染病原和侵袭病原的滋生 , 家兔一旦患病 , 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 , 我们应该遵循清洁干燥的原则 , 搞好兔场设计和做好家兔的饲养管理工作 。
【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有哪些】4、喜独居 , 群居性差:家兔群养 , 不论公母 , 同性别的成年兔经常发生争斗和撕咬 , 特别是公兔之间或者在新组织的兔群中 , 争斗咬伤现象比较严重 , 管理上应特别注意 。
5、打洞穴居性:家兔一般都有挖洞造穴的习性 。家兔的这种行为 ,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十分注意 , 尤其对散养家兔来说更是如此 。一般在散养条件下 , 应该是设有围墙 , 围墙下有地基并用毛石砌成 , 围墙上设有围栏 , 防止家兔打洞逃跑 。
6、啮齿行为:家兔有同鼠类一样的啮齿行为 , 兔的牙齿终生不断生长 , 常靠啃咬东西来保持原长度 。为了保证家兔门齿的适当长度 , 可经常给家兔笼内投放一些树枝或木棍 , 以供家兔啃咬 。另外 , 饲养管理人员设计兔笼时要考虑平整 , 不要留有棱角 , 有条件的不应该使用木笼 , 防止家兔啃咬 ,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
7、嗅觉灵敏 , 视觉迟钝:家兔的嗅觉特别灵敏 , 常常以其敏锐的嗅觉识别饲料或自己的仔兔 。因此 , 在日常管理中不要使仔兔沾染其他气味 , 在寄养仔兔时要让仔兔的气味与保姆兔相同 。
8、有顿足动作:母兔发情、公兔配种后 , 以及遇敌害、惊恐时都会有顿足动作 。家兔一般不叫 , 如果发出尖叫声 , 说明遇有敌害 , 饲养员应立即救护 。
关于小白兔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