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解释


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解释

文章插图
1、春秋时期 , 吴越两邻国 , 经常打仗 , 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 , 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砍中了右脚 , 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 ,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 , 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 , 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 , 两国在夫椒交战 , 吴国大获全胜 , 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 , 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 , 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 , 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 , 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 , 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 , 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 , 吴王没听伍子胥的告诫答应了越国的投降 , 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
2、吴国撤兵后 , 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 , 放牛牧羊 , 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 , 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
【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解释】3、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 , 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 , 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 , 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 , 表示不忘国耻 , 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 , 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 。最后一次夫差求和不成 , 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 , 羞愧自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