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玩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出自: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 。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章插图
《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 。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 。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 。
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 。“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 。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 。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章插图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再如“树木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 。还如“有亭翼然”,仅譬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 。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