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谱大全安卓版

导读:熟话说:秋高气爽 , 天干物燥 。秋季是丰收的时节 , 也就是“秋藏” 。秋季养生保健有一些小常识应该让大家都知道 。在秋分之后 , 阳气渐收 , 阴气渐长 , 此时人体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 , 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 , 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 这是秋季养生之道所要重要的地方 , 尤其是秋季养生食谱不容忽视 。那么秋季养生食谱有哪些呢?看看小编今天为大家推出的适合秋季的养生食谱 。
她美丽推荐:四季养生之春季养生菜谱
中医认为“肺乃气之海 , 气乃人之根 , 人乃气之聚” , 肺与秋气相应 。秋季降雨少 , 空气干燥 , 燥邪最易伤津犯肺 , 使人出现咽干、鼻衄、咳嗽、肤涩等“燥病” 。因此 , 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 防病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疾病感染 。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 , 急食酸以收之 , 用酸补之 , 辛泻之”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 , 辛味发散泻肺 , 秋天宜收不宜散 , 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 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时肺金当令 , 肺金太旺则克肝木 , 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 , 易伤津液 , 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 , 宜食麻以润其燥 , 禁寒饮” 。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 , 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 , 秋季时节 , 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 以益胃生津 。
入秋饮食宜甘润 。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 , 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 , 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养生食谱的饮食调理应当注意:以生津润肺 , 养阴清燥、通畅大便为主 。可选用百合、芝麻、萝卜、莲藕、蜂蜜、银耳、梨、鸭等食物 , 忌进食辛辣、煎炸之物 , 生冷食物也不宜多食 。有高血压与冠心病的老年人应防便秘 , 小儿要防秋泻 。以麦冬30克水煎代茶饮用 , 有滋阴润肺之功 。
秋季饮食宜滋补 。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 , 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 , 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 , 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 , 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
秋季宜少辛增酸 。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 , 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 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 , 以防秋燥 。
秋季养生食谱举例:
一、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山药90克 , 百合40克 , 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 。每日2次服用 。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 , 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
推荐阅读:中医理论之四季养生
二、沙茶排骨南瓜煲:
1、排骨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 , 冲净血水 , 加沙茶酱、生抽、白砂糖、盐少许腌制半个小时;
2、将米淘洗干净 , 和排骨混合在一起 , 加入适量的清水 , 放入蒸锅中蒸四十至五十分钟至米饭熟透 , 再关火焖十分钟;
3、南瓜用花刀刻去顶部 , 挖出内瓤;
4、将蒸好的米饭和排骨放入南瓜中 , 因为排骨较大 , 所以把肉剔下来了 , 如果是小块排骨 , 也可以不剔;
5、将南瓜放入蒸锅中蒸二十分钟即可 。
把南瓜和米饭分开来蒸 , 是为了避免时间过长 , 南瓜变得太软 。
南瓜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A 、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钙、钾、磷等矿物盐等多种营养成分 。南瓜果实中有7~17%的果胶 , 其吸附力很强 , 能粘合与消除人体内的细菌及其毒性物质 , 保护消化道粘膜 , 对消化道溃疡有一定疗效 , 还能粘结胆固醇 , 防止动脉硬化 。南瓜果肉内有一种特殊物质 , 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 降低血糖水平 , 对防治糖尿病有特效 。果实中丰富的维生素有保护粘膜的作用 , 对于保护视力、预防眼疾、美容减肥等均有一定作用 。
需要提醒的是 , 吃太多的南瓜、摄取过量的β胡萝卜素时 , 容易患上胡萝卜素黄皮症 。因此 , 食用南瓜每天不要超过一顿主食的量 。
三、红烧栗子鸡
栗子 , 又名板栗 , 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 , 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 热量也很高 , 对人体的滋补功能 , 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但每一次切不可进食过多 。生吃过多 , 难以消化;熟食过多 , 阻滞肠胃 。
推荐阅读:饮水养生之道
原辅料:嫩光鸡1只约500克 , 生板栗250克 , 料酒1汤匙 , 糖1汤匙 , 生粉、酱油、上汤各适量 。
制作:
1、将鸡剖净后斩成3厘米见方的块 , 放在清水中漂洗滤干备用 。
2、将板栗劈成两片 , 放在开水锅中 , 煮至壳与肉能剥开 , 捞出后将栗子剥去壳、衣 。
3、烧热锅 , 下油 , 烧至七成熟时 , 将鸡块过一下油 , 鸡皮呈金黄色时捞起 , 倒去余油 。然后把栗子、鸡块倒在锅中 , 加入酒、酱油、盐、糖和适量的汤 , 盖上锅盖在大火上煮滚后 , 用小火焖酥 。
4、将焖酥的鸡块、栗子再加味精 , 用大火略煮 , 汁浓后加生粉水勾芡 , 在锅内翻炒片刻即可 。
四、丝瓜炒虾仁
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 , 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B1 , 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 , 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 , 使皮肤洁白、细嫩 , 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 , 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 。平时饮食上注意多吃丝瓜 , 对调理月经不顺有帮助 。丝瓜性味甘平 , 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肤美容、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等功效 , 丝瓜络有清热、化痰、通络的功效 。
丝瓜炒虾仁的做法:
1、鲜虾去头去壳留尾 , 在虾身上划开 , 挑出虾线 , 用料酒、水淀粉腌制十几分钟;
2、丝瓜去皮切滚刀块 , 姜切丝 , 蒜切片;
3、锅中油热后 , 放入虾仁炒至变色 , 盛出备用;
4、锅中重新放油 , 油热后 , 放入姜、蒜炒香 , 放入丝瓜炒到变软;
5、放入虾仁和丝瓜一起翻炒均匀;
6、倒入适量高汤 , 煮一会儿 , 大火收汁 , 加少许盐、鸡精调味即可

夏不睡石 , 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 , 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 , 夜里少梦 。
睡前洗脚 , 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 , 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 , 不病才怪 。
早睡早起 , 怡神爽气 ,  贪房贪睡 ,  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 ,  肚里虫爬 。
一天吃一头猪 , 不如床上打呼噜 。
三天吃一只羊 ,  不如洗脚再上床 。
枕头不选对 ,  越睡人越累 。
先睡心 , 后睡人 , 睡觉睡出大美人 。
-----------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

你好 秋季养生菜谱有很多 , 现给你易做的 , 希望对你有用: 1.苦瓜炒肉丝 药膳配方:猪肉50克 , 苦瓜300克 , 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肉切丝加黄酒、淀粉拌匀 , 入热油锅以旺火滑炒盛起;锅内留少许底油 , 投放切成条的苦瓜 , 加盐并倒进肉丝翻炒;最后加白糖、味精稍炒即成 。用法:随意食用 。食用功效:清热消暑 , 开胃祛湿 , 益脾补肾 。适用于热病、赤眼、疮肿、痢疾 。2.绿豆红枣粥 药膳配方:绿豆10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绿豆、红枣洗净入锅 , 加水适量 , 煮至豆烂入红糖即成 。用法:随意食用 。食用功效:有清热解暑 , 健脾护肝的功效 。适用于中暑、贫血、疲劳综合征、坏血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症 。3.香蕉绿豆粥 药膳配方:绿豆60克、香蕉2根 制作方法:先将香蕉除柄蒂再清洗干净 , 连香蕉皮切碎 , 故人家用果汁机中快速搅打 , 过滤取汁故人杯中备用 。将绿豆淘净后 , 故人砂锅 , 加水适量 , 大火煮沸后离火 , 待凉 , 取绿豆汤汁 , 调入香蕉汁中 , 拌匀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分饮 。食用功效:有清热除烦 , 利尿降压的功效 。适用于暑热症、厌食症、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症 。4.枸杞山药汤 药膳配方:淮山药150克、枸杞25克、芡实50克、猪腰4只、生姜5片 。制作方法:将猪腰剖开 , 切去白膜 , 清水冲洗 , 除去尿味 。淮山药、构把、芡实洗净与切好的猪腰一同放人锅中 , 加水适量 , 大火烫滚后 , 改慢火煲2小时 , 汤成即可 。用法:1日2次 , 早晚分服 。食用功效:补肾止带 。适用于带下病 , 及带下赤白 , 质稍粘无臭 , 头昏目眩 , 五心烦热 , 失眠多梦 , 舌红少苔 , 脉细略数等症状 。5.惹米冰糖汤 药膳配方:冰糖200克 , 慧米100克 , 山檀糕50克 , 桂花3克 , 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意米加水蒸熟 , 山楂糕切片 , 取水600毫升人锅 , 加入冰糖、桂花、食盐 , 煮沸至惹米浮起 , 出锅温服 。用法:温服 , 早晚各服1次 。食用功效:除火利湿 , 消除沈瘤 , 减肥美容 。适于消化不良 , 积食 , 下胶水肿 , 白带量多 , 面部痤疮 。6.鲫鱼羹 药膳配方:大鲫鱼1000克 , 缩砂仁10克 , 革英10克 , 陈皮10克 , 大蒜2头、胡椒10克、葱、食盐、酱油、泡辣椒、菜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 , 洗净;在鲫鱼腹内 , 装入陈皮、缩砂仁、革菱、大蒜、胡椒、泡辣椒、葱、食盐、酱油备用 。在锅内放入菜油烧开 , 将鲫鱼放入锅内煎熟 , 再加入水适量 , 炖煮成羹 , 即可 。用法:空腹食之 。食用功效:醒脾暖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症 。【养生食谱大全安卓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