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由来

【元宵的由来】
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
元宵: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 。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 。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 。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