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的由来


【顾氏的由来】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 , 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 , 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 , 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 , 已姓 , 伯爵 , 夏、商之诸侯 , 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 , 是其地也 , 子孙以国为氏 。又 , 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 , 汉封东瓯 , 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 , 汉初居会稽 , 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 , 夏朝时 , 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 , 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 , 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 。夏末商初时 , 顾国被商汤灭掉 , 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 , 散居全国各地 , 以国名为姓氏 , 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 。汉朝初年 , 越王勾践的裔孙摇 , 因佐诸侯灭秦有功 , 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 , 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 , 人称顾余侯 。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 , 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这两支顾姓 , 一支起源于北方 , 另一支起源于南方 , 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 。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 , 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