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的由来


魔 ,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 读作mó , 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 是随着南北朝佛经译文开始产生的 。本义为梵语魔罗的简称;引申泛指恶魔 , 怪物;又引申为邪恶的人或势力;妖魔容易引起人们好奇 , 所以又引申指神奇的、对某事物爱好入迷等 。
清纽树玉《说文新附考》:“《玉篇》:‘魔 , 莫何切 , 魔鬼也 。’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天魔注云:莫何反 , 书无此字 , 译人义作 。按后魏武定六年造石像颂云:‘神通自然 , 群魔稽首 。’则其时已有魔字 。”清郑珍《说文新附考》:“按魔之名起源于梵语 , 《正字通》引译经论曰:‘魔古从石作磨 , ?省也 。’梁武帝改从鬼 。”可见魔字是随着南北朝佛经译文开始产生的 。
【魔的由来】本义为梵语魔罗的简称 。如《大智度论》:“夺慧命 , 坏道法 , 功德善本 , 是故名为魔 。”引申泛指恶鬼、怪物 。有些人比鬼怪还可恶 , 故而又引申为邪恶的人或势力 。妖魔很奇异 , 容易引起人们好奇 , 所以又引申指神奇的 。还可以形容人对某事物爱好入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