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的由来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 , 本名黾池 , 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 。秦时置黾池县 , 属三川郡 。西汉黾池亦名彭池 , 属弘农郡 。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 , 属恒农郡 。晋代属弘农郡 。北魏置渑池郡 , 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 。
置恒农郡 , 辖崤县 , 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 。后置宜阳郡 , 以西新安县归属之 , 也领有今县东部 。东魏置金门郡 , 辖南渑池县 , 领有今县南一部分 。西魏恒农郡下 , 复置渑池县 。北周时 , 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 , 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 , 沿革为今宜阳县 。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 , 大业二年改属河南郡 。义宁元年 , 又改属宜阳郡 。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 , 辖渑池等3县 。贞观三年更县名为天池 , 移治双桥镇 。显庆二年废谷州 , 天池改属洛州 。
【渑池的由来】五代时复渑池之名 , 属京西河南府 。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 。金初属河南府 , 兴定元年 , 渑池改置韶州 , 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 , 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 。元代废韶州 , 复为渑池县 , 属河南府 , 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 。明代县名亦称沔池 。
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 。1945年2月 , 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 , 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 。1947年8月 , 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 , 属太岳区第五专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