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作家老舍的人生)

每到春天,春风拂面,就想起老舍描写春风的一句话: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
春风又再,而老舍已经走了50多年 。
他和“春”字有缘,据他回忆,自己出生的前一天或者后一天,是立春的节气,于是家人给他取名为“庆春” 。
高晓松说,在他心中能称之为文学宗师的当属老舍先生,因为他学贯中西,却始终保持着纯朴的老北京本色 。在他笔下,每个小人物都栩栩生,每个故事都让你哭笑不得 。

老舍: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作家老舍的人生)

文章插图

时过境迁,他笔下的小人物都成了文学经典,《四世同堂》《茶馆》在剧场里长演不衰,写过的文字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一次次被诵读,而他对自己的盖棺定论,是简单的一句:“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少有人比他更擅长描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更少有人比他更懂得人性与命运的纠葛 。
老舍是当时少见的出身寒门的作家 。
虽然出生于北京满八旗家庭,父亲是保卫皇城的骑兵,但在他出生时,下层骑兵只是赤贫之家 。
老舍不到两岁,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父亲战死,母亲靠替人洗衣服维持生活 。
童年时,他接触的是当时最底层的人民,深刻体会到小人物的艰辛和痛苦 。
他说:“我刚一懂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一个写家不该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而把别人踩在脚底下 。”
他称自己为“写家”,而不是作家,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不过是把自己看到的人世百态写下来,“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
比其他贫困的孩子幸运的是,老舍得到了满族贵族刘寿绵的资助,有机会接受教育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天津的中学里当老师,挑起全家的生活担子 。
25岁时,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想在中国找一位中文老师,薪水比在国内高,又可以出去见见世面,老舍便抓住机会去了伦敦 。
五年后,老舍留学回国 。
此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胡絜青也26岁了,两人都是当时的“大龄青年” 。
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对两家人都熟悉,便想办法让老舍去北师大演讲,介绍他们认识 。如此一来,两个人就有了交往 。
当时老舍在齐鲁大学教书,他频繁地给胡絜青写信,有时甚至一天写两封 。
可惜的是,这些信件在战争中丢失了,胡絜青回忆,老舍曾在信中向她承诺:
“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头走,我在后头伺候你 。
咱们要和和气气,一辈子不吵嘴 。整天吵嘴,你鼓着,我瘪着,多没意思……
我做事早,知道不少人情世故 。社会上妇女的不平等待遇我看着非常不舒服 。中国的重男轻女,欺负弱小,我都看不惯 。
我们都是正红旗人,生活习惯、风俗相同,我们有共同语言,各有各的专长,我们能够生活在一起 。”
在今天看来,一上来就说“不会欺负你,不会打你”,是最基本的底线,但是胡絜青却被他的这种坦率打动了 。
【老舍: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作家老舍的人生)】二人很快结了婚,婚后生育了四个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