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怎样来的 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俗称“腊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还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

腊八节是怎样来的 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文章插图
腊 八
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
【腊八节是怎样来的 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称作“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的由来 。
腊八节的起源
自先上古说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是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 。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腊八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
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
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
传说二: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传说三: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此纪念 。
传说五: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
腊八与佛教
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 。他终于觉悟到“人们追逐物欲,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 。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 。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 。”于是,他重新调整修行方法,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平日见释迦牟尼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敬佩 。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后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 。”自此,释迦牟尼每天受牧女供献乳糜 。一月之后,体力强健,恢复了昔日的壮实 。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之后,释迦牟尼去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株高大茂郁的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 。在腊月初八日凌晨,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
腊八节的民间习俗
祭祖
腊八节最早就是为祭祀而产生的节日,不过现代社会正儿八经留存祭祀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虽然现代人少有这一项,但在这个日子缅怀一下先祖还是可以的 。
腊八粥
腊八节最为风靡的习惯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 。
腊八面
腊八面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北方很多地区有吃腊八面的习俗 。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做成韭叶形状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 。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
腊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没有什么大区别,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故因而得名腊八面 。
腊八蒜
腊八节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 。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中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
腊八豆腐
安徽地区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 。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
微云君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腊八节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更是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愿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都能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