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蚕的8个养殖要点 养蚕为什么必须养三年以上


养好蚕的8个养殖要点 养蚕为什么必须养三年以上

文章插图
养蚕必须养三年这是迷信说法 , 但养蚕确实需要坚持 , 因为养蚕需要用心学习养殖技术 , 蚕在生长期间是很脆弱的 , 容易出现死亡的情况 , 因此一定要坚持细心管理 , 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入 。养蚕的时候要注意 , 采摘桑叶要选在早上、傍晚 , 而且还要选在一个阴凉的位置保存 , 这样才能更新鲜 。
在小蚕饲养环节 , 有一个蚕期属于大、小蚕之间的过渡阶段 , 那就是3龄蚕期 , 该蚕期与1-2龄蚕相比 , 蚕体个头有明显的变化 , 桑叶的投放方式也有差别 , 不需要再将桑叶剪碎 , 可以直接喂给蚕吃 。当然3龄蚕期蚕体大小与4-5龄蚕相比还是小一等级 , 桑叶的需求量也没有那么大 , 但该阶段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如果3龄蚕期日常管理到位了 , 那么家蚕的体质会明显增强 , 进入4-5龄蚕期管理起来会更为省心 , 出现蚕病的概率也会相对偏低 。当然 , 如果3龄蚕期没有给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 那么一些病菌就可能潜伏在蚕体中 , 进入大蚕期后 , 遇到蚕房内温湿度异常时 , 就容易诱发一些蚕病 , 日常管理的工作量不仅增加了 , 而且养殖收益也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下调 , 有时降幅80%以上也是常见的 。
对于大蚕期来说 , 3龄蚕属于打好基础的环节 , 只有这基础打牢了 , 4-5龄蚕稍加注意 , 落实好“良桑饱食” , 那么最终上蔟效果会比较好 , 1张蚕种收获140斤蚕茧也是正常的 。不过想要把3龄蚕养好 , 也是需要养殖户认真对待的 , 特别是蚕病预防方面 , 如果相关措施没有做到位 , 那么后期容易出现一些蚕病 , 以家蚕肠脓病为例 , 3龄蚕期混入1%的质型多角体病蚕时 , 其发病率可达22% , 而且该蚕病的潜伏期比较长 , 3龄蚕期一旦感染了病菌 , 发病时间往往在4-5龄蚕期 。很多养殖户觉得蚕病多在4-5龄蚕期出现 , 认为只要把大蚕期管理好了 , 蚕病出现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 , 实际上这里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 很多蚕病只不过是在大蚕期表现出相关症状 。在3龄蚕期 , 养殖户如果管理不当 , 容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 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一、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出现大小蚕
【养好蚕的8个养殖要点 养蚕为什么必须养三年以上】在养3龄蚕期 , 有的养殖户觉得蚕房内的温度需要比4-5龄蚕高些 , 养殖密度适当大些 , 其温度相对高些 , 所以扩座的次数相对少 , 部分养殖户只在3龄蚕眠起时除沙扩座一次 , 中间只是不停喂食桑叶 , 然后等4龄蚕眠起时再进行除沙扩座 。这样的操作就会使得养殖密度过大 , 因为3龄蚕期桑叶的进食量跟1-2龄蚕相比明显增长 , 蚕体的个头也比蚁蚕时大数倍 , 而蚕具的大小是固定的 , 蚕体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小 , 会出现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 能够经常吃到桑叶的蚕 , 长势会较好 , 而一些桑叶底层的蚕 , 由于经常吃不到新鲜的桑叶 , 其生长状况就不会很好 , 有个2-3天就会出现大小蚕 。3龄蚕期出现大小蚕 , 通常跟两个因素有关 , 一个是眠起处理时 , 饷食时间偏早;另一个就是整个3龄蚕期养殖密度偏大 。
二、采摘、喂食桑叶不符合相应要求
在采摘1-2龄蚕的桑叶时 , 很多养殖户都比较清楚 , 会采摘靠近顶部偏嫩的桑叶 , 不过对于3龄蚕期的桑叶 , 有的养殖户把握的不是很好 , 有的还会延续2龄蚕期的桑叶 , 还有的直接采摘4-5龄蚕的桑叶 。如果是饷食时采摘第4-5片桑叶 , 那也是可以的 , 毕竟3龄蚕刚醒眠时 , 比较适合吃相对嫩些的桑叶 , 但如果第二天还是采摘2龄蚕期的桑叶 , 那么就不是很合适 。另外在喂食桑叶时 , 有的养殖户没有适当增加桑叶投放量 , 导致部分蚕没有吃饱 , 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蚕体大小不一的现象 , 还有就是喂食桑叶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 随意性较大 , 比如有时在11点喂食中午的桑叶 , 而有时却在下午13点左右喂食中午的桑叶 , 缺乏相对固定的时间喂食桑叶 , 就难形成条件反射 。
三、抵抗力偏弱易出现蚕病 , 并且容易遭受天敌侵害
与1-2龄蚕相比 , 3龄蚕的自身免疫力有所提升 , 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有所增强 , 但总体上来说 , 3龄蚕期也是比较脆弱的 , 很容易感染一些蚕病 , 而且一些病菌寄生在3龄蚕身上时 , 短时间可能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症状 , 而是在4-5龄蚕期时 , 相关症状会较为明显 。大蚕期出现的一些蚕病 , 实际上病菌在小蚕阶段就已经寄生在蚕体中了 , 这是很多养殖户容易忽视的地方 , 3龄蚕期进行除沙扩座时 , 要确保蚕具、桑叶等均是不含病菌的 。在3龄蚕阶段 , 很多养殖户还会遇到一种情况 , 比如说蚕房中有老鼠、蚂蚁等 , 有的是因为暂时没有用到的蚕具堆放在蚕房内 , 引来一些老鼠光顾 , 还有的是因为桑叶堆放时间过久 , 并且有的不是很干净 , 导致出现一些蚂蚁 。无论是蚂蚁还是老鼠 , 对家蚕来说就是天敌 , 对蚕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
四、蚕房内光线不均及温湿度控制不当
蚕房中的光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 而这个细节却又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 家蚕进入3龄蚕期 , 蚕座的数量会比2龄蚕期多2-3倍 , 蚕座数量增加了 , 如何合理安排蚕座位置又是一个问题 。有的蚕座靠近窗户 , 天气晴好时 , 同一个蚕座中 , 有的地方可以直接照射到太阳光 , 光线非常充足 , 而一些靠近角落的蚕座 , 光线明显偏暗 , 长时间出现这种现象 , 会使得蚕的生长发育出现不一致 , 这是在养蚕时要格外注意的 , 室内的光线要保持相对均匀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 , 也是容易把握不好的 , 那就是蚕房内的温湿度 , 3龄蚕期的适宜温度为25-26℃ , 相对湿度为75%-80% , 在养春蚕时 , 3龄蚕期的温度容易遇到偏低的现象 , 养殖户如果不进行增温操作 , 那么蚕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养夏蚕时 , 又容易遇到高温高湿的情况 , 一旦养殖户没有及时降温排湿 , 那么又会诱发一些蚕病 。
3龄蚕期跟4龄蚕期有类似的地方 , 都是属于大、小蚕衔接环节 , 不过3龄蚕期管理难度会更大些 , 主要是因为该阶段蚕的生长发育依然较为脆弱 , 蚕体壁也比较薄 ,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伤害 。为了增强家蚕体质 , 降低大蚕期发病的概率 , 养殖户就需要重视3龄蚕期的管理 , 特别是蚕病的预防方面 , 要避免一些病菌寄生在蚕体中 , 从实际经验来看 , 3龄蚕期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养殖户 , 进入4-5龄蚕期 , 各方面的推进也较为顺畅 , 只要不是农药残留引起的中毒 , 在大蚕期蚕病高发的现象就比较少见 。那么在3龄蚕期 , 养殖户需要做好哪些细节呢?个人认为需要逐步落实好以下8个要点 。
1、择机饷食 , 适时使用起除网
通常情况下 , 把家蚕醒眠后的第一次喂食桑叶 , 称之为“饷食” , 究竟何时饷食 , 实际上是很有讲究的 , 因为一旦饷食时间把握的不好 , 有的蚕已经进食桑叶了 , 而有的还在继续就眠 , 等后面的蚕醒眠后 , 先醒眠的蚕可能已经吃了1-2次桑叶 , 3龄蚕期的饲养时间也就不到4天时间 , 饷食时间不统一会人为引发大小蚕现象 。一般来说 , 当蚕座中90%的蚕醒眠后 , 才能给蚕喂食桑叶 , 而且第一次喂食桑叶 , 往往会先对蚕体进行消毒 , 可使用适量的防病一号 , 均匀撒在蚕体上 , 同时放上起除网 , 等5-8分钟 , 然后再喂食鲜嫩的桑叶 , 这样操作可以说一举多得 , 既对蚕体进行了消毒 , 又为除沙扩座做好了准备 , 同时适时饷食 , 减少了大小蚕的现象 。
2、控制好给桑量及喂食次数
养殖户在给3龄蚕喂食桑叶时 , 要控制好桑叶的投放量 , 通常情况下 , 3龄蚕一张蚕种需要36斤左右的桑叶 , 在眠起和快要进入4眠时 , 桑叶的投放要要适当少些 , 一般喂1.5-2层的桑叶 , 而在盛食期 , 桑叶的投放量要适当多些 , 每次需投放2-3层桑叶 。在喂食桑叶时 , 可以化解为四个步骤 , 简单的说总结为四个字 , 那就是“撒、匀、补、整” , “撒”是指先撒适量的桑叶 , “匀”是指将撒入的桑叶弄相对均匀 , “补”是指发现桑叶量偏少的地方 , 补上一定量的桑叶 , “整”是指将投放的桑叶整理好 , 比如蚕座边缘的桑叶要摆放好 , 掉在地上的桑叶要捡起来 , 使得蚕座、地面保持干净整洁 。在喂食桑叶次数上 , 3龄蚕期一般需喂食3次左右的桑叶 , 如果养殖户喂食4次桑叶 , 或者减少至2次桑叶 , 那么每次桑叶的投放量就要相应的减少或者增加 。
3、注意采摘桑叶时间 , 遵循相应采摘标准
在采摘桑叶时 , 养殖要把握好采摘桑叶的时间 , 比较理想的采摘时间是早上和傍晚 , 早上7:00-9:00 , 露水晾干后采摘 , 桑叶比较新鲜 , 这样的桑叶可以在上午或者中午喂给蚕吃 。傍晚一般17:00-18:00采摘桑叶 , 此时桑叶的温度降下来了 , 不容易枯萎 , 3龄蚕期采摘桑叶时 , 不建议在中午采摘 , 因为发热的桑叶采摘回来了 , 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给蚕喂食 。当然如果遇到持续干旱天气 , 早上采摘桑叶可以适当带有一些露水 , 这样存放时水分不会丢失很多 , 遇到阴雨天气 , 要么在下雨前采摘 , 要么等雨停晾干后再采摘 。3龄蚕期采摘的桑叶 , 不宜太嫩 , 也不宜过老 , 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判断 , 比如养春蚕时 , 需要采摘三眼叶;而在养夏蚕时 , 又需要采摘疏芽叶;养中秋蚕、晚秋蚕时 , 又需要采摘中间部位的适熟叶 。
4、适时进行除沙、扩座
根据大部分地区的养蚕模式来看 , 各蚕期的除沙、扩座是少不了的 , 只不过各蚕期所需的次数不同而已 , 就拿3龄蚕期来说 , 需要除沙3次左右 , 第一次是眠起饷食时 , 在给蚕喂食桑叶前 , 先放入起除网 , 然后再提网移座 , 如果不使用起除网的 , 那么就需要等大部分蚕吃了桑叶后 , 再提桑叶进行扩座 。第二次除沙是在3龄蚕中期 , 一般是眠起后的第二天;第三次除沙是入4眠蚕之前 。一般每次除沙时 , 都要适当增加蚕具数量 , 确保蚕的活动空间有2条蚕那么大 , 当然在除沙扩座时 , 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增加的蚕座 , 要提前1-2天消毒干净 , 该淘汰的蚕具要舍得淘汰;另一方面蚕沙要妥善处理 , 不可堆放在蚕房内或者蚕房周围 , 如果蚕沙中有病死蚕的 , 要挑拣出来另行处理 。
5、根据环境变化调节蚕房温湿度
在养蚕时 , 蚕房内的温湿度情况是非常关键的 , 一旦温湿度出现异常 , 家蚕的生长发育会明显受影响 , 比如说气温偏高 , 长时间超过30℃ , 或者室内温度低于22℃ , 部分蚕进食桑叶会明显放缓 , 有的甚至停止进食 , 再加上空气中的湿度偏大时 , 很容易出现一些蚕病 。在控制蚕房内温湿度时 , 不同的蚕期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 比如养春蚕时 , 3龄蚕可能遇到室外温度低于20℃的时候 , 这时要人工进行增温 , 可以使用炭火加温 , 或者一些其他的取暖设备 。但在养夏蚕或者中秋蚕时 , 3龄蚕期又容易遇到30℃以上的高温 , 此时又需要进行降温 , 可以放置冰块 , 当然 , 比较理想的是使用蚕用自动加温补湿系统 , 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 只不过前期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成本 。
6、巧用焦糠 , 做好蚕体、蚕具等消毒
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 , 会经常在蚕座中撒入焦糠 , 蚕病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 , 这主要是因为焦糠具有吸湿的特性 , 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 , 在恰当的时间使用焦糠 , 可以使蚕座中保持干燥的环境 , 这样一些病菌、微粒子孢子等就无法正常繁殖 。在农村获取焦糠是比较容易的 , 将稻壳不完全燃烧 , 使之变黑 , 也就形成了焦糠 , 3龄蚕期可在中间除沙和进入4龄蚕前 , 在蚕座中撒入适量的焦糠 , 将剩余残桑盖住即可 , 这样可以保持蚕座中较为干燥的状态 。3龄蚕期 , 蚕体、蚕具的消毒是少不了的 , 蚕体消毒通常使用鲜石灰、防僵粉等 , 蚕具的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石灰浆等 , 该环节需要足量使用 , 并且要注意细节管理 。
7、加强蚕病防治 , 注意日常操作规范
大蚕期往往是蚕病表现出来的时候 , 而实际上一些病菌往往在小蚕期就已经潜伏了 , 只不过4-5龄蚕有其他不利因素的叠加 , 诱发了蚕病的出现 。在防治蚕病时 , 需要进行综合防治的方式 , 不能指望某一蚕药能够彻底解决蚕病的问题 , 使用适量的抗生素类蚕药 , 只是提高蚕体体质的一种方式之一 , 实际养殖时 , 不代表使用了这类蚕药就可以完全避免中招蚕病 , 这是不太现实的 。养殖户想要降低蚕发病的概率 , 那么就需要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化操作 , 比如采摘桑叶需要注意桑叶的品质 , 含有虫卵、泥沙等桑叶不宜使用;对蚕房、蚕具等消毒也做到彻底、不留死角;蚕房内的温湿度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 不会因为外界气温骤降而出现波动;人员进出蚕房要更换衣服、鞋帽 , 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蚕房 。
8、推行小蚕共育 , 提高养蚕成功率
小蚕阶段可以说是比较难养的时候 , 主要是因为蚕体个头比较小 , 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也没那么强 , 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 如果养殖户哪个环节没有把握好 , 就容易为大蚕期埋下隐患 , 后期出现蚕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为了降低养蚕风险 , 提高养蚕收益 ,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均推行小蚕共育 , 也就是1-3龄蚕交给有经验或者专业人员处理 , 等到3龄蚕饷食后或者喂食2次桑叶后 , 再分发给各养殖户 。后期养殖户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标准操作 , 整个3龄蚕阶段会较为顺利 , 同时5龄蚕后期上蔟的情况也会比较好 , 当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 , 个人认为可以推行小蚕共育 。
总之 , 3龄蚕期的侧重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 一个是桑叶的采摘、投放等需要符合相关要求 , 做到既不浪费桑叶 , 又可以让蚕吃饱吃好;另一个是除沙要及时、得当 , 这是增强蚕体体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最后一个是蚕病的防治 , 落实消毒环节 , 控制好蚕房温湿度 , 淘汰病蚕、弱蚕等 , 其本质上是要降低蚕发病的概率 。养殖户只有把各环节理清楚了 , 并知道各环节该如何正确处理 , 相信在4-5龄蚕期 , 整体的发病率会较低 , 蚕茧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