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等级划分 印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印度等级划分 印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印度等级划分 印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文章插图
1、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 , 又称瓦尔纳制度 , 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 , 具有3000多年历史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 , 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
2、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 , 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 , 主教育 , 受众刹帝利 , 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3、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 婆罗门思想的受众 , 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 主政军 , 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4、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 , 政治上没有特权 , 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 主商业;
5、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 属于非雅利安人 , 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 , 是人口最多的种姓 。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在种姓制度中 , 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