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有什么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有什么特点和风俗

文章插图
1、小寒节气的特点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 。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
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有什么特点和风俗】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 。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 。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 。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 。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 。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 。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 。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 。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
2、小寒节气的习俗
(1)吃菜饭
小寒时节,在江苏一些地方,许多家庭会煮“菜饭”吃 。菜饭的内容并不一样,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熬的,非常香鲜可口 。当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有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比美 。
(2)吃糯米饭
到了小寒,广东某些地区也会煮饭过节,只不过不煮菜饭,而是煮糯米饭 。但是,过节吃的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成饭那么容易,它里面会加上炒香了的“腊味”(广东人统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原料,吃起来非常香 。“腊味”是煮糯米饭必需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御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掺和一些油脂类吃起来才香 。
(3)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 。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 。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 。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
(4)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后来源于黄河流域,听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
(5)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景色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清香,神智也会爲之清新振奋 。
(6)冰戏
我国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非常持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 。
(7)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 。
(8)体育锻炼
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很多地方恰逢小寒节气时,会用当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过节,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 。假如遇到下雪,那节目就更多了,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浑身暖和,血脉畅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