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湘的学术观点

刘嘉湘(1934年—), 男, 汉族, 福建省福州市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刘教授1950年毕业于福建军医医务学校医科,在军队任西医工作时, 自学针灸, 并治疗多种病证, 常获奇效, 燃起他学习中医的兴趣 。 1956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 六载刻苦学习, 成绩斐然, 1962年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 先后师从沪上名医张伯臾、陈耀堂教授, 深得其传 。
 
· 学术观点
1.创新
刘氏行医40年, 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刘嘉湘
博览各家医籍, 取其所长, 结合自己经验, 用于临床实践 。 他认为只有师古而多创新, 守法而多灵活, 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 。 他从事内科, 擅长治疗癌症和内科疑难杂病, 尤以善治肺癌而著称海内外 。 对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他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及自己的临床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思想 。
 
2.倡扶正法治疗
刘嘉湘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 阴阳失衡, 脏腑功能失调, 留滞客邪(致病因子), 以致痰凝毒聚相互胶结, 蕴郁成肿块 。 癌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耗伤正气, 正不遏邪则助长癌瘤的发展 。
 
3.过程
癌肿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 肿瘤病人的正气与免疫状态及预后相关 。 癌肿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通常是全身属虚, 局部属实的本虚标实之病证 。 癌症晚期正气虚损尤甚, 若以剽悍峻猛之药攻之, 则害多益少 。

刘嘉湘的学术观点

文章插图

4.培本为主
因此, 他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以扶正培本为主, 坚持辨证与辨病, 扶正与祛邪结合, 整体与局部结合 。 其40年的经验表明, 正确地运用扶正培本法, 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纠正异常的免疫状态, 增强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再配合祛邪药物杀灭癌细胞, 抑制癌肿发展, 则可以改善症状, 强壮体质, 稳定和缩小癌肿, 延长生存期, 甚至可以获得癌灶消失而治愈 。
 
5.内外治疗
因此, 他早在六十年代末大多医家主张“治癌应立足于攻”之际, 于1972年在全国肿瘤免疫工作大会上, 在国内首先系统地报告了中医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与方法, 并相继在《医学研究通讯》、《中医杂志》等杂志发表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的文章 。 他强调扶正培本, 重在辨证, 辨明邪正的盛衰而论治 。 他明确提出扶正法属于补法的范畴, 但并不限于补法, 决非不分阴阳气血的盛衰的"十全大补, 也非一般的支持疗法 。
 
6.扶正是根本, 祛邪是目的
扶正是根本, 祛邪是目的, 扶正之中寓于祛邪", "祛邪之中意在扶正", 扶正祛邪不能偏废, 只有二者辨证统一, 才能使攻补两法相辅相成, 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 。 他反对一见肿块(肿瘤),就滥用剽悍峻猛之药一味攻伐, 只图一时之功, 结果即或有效, 也徒伤正气, 患者难以长期存活 。
 
7.治病求本, 重在脾肾
他认为恶性肿瘤, 尤其是晚期肿瘤, 临床多呈一派脾肾两虚之证 。 因此, 在辨证论治时十分强调“治病必求其本”, 健脾益肾是他最常用的扶正培本治法之一 。
 
8.阴阳之根本
因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运化乏权, 生化无源 。 肾为先天之本, 内藏元阴元阳, 为其他脏腑阴阳之根本 。 脾气的健运有赖肾阳的不断温煦, 在病理上, 脾气虚弱, 脾阳不足, 日久必伤及肾阳, 所谓“五脏之病, 穷必及肾” 。 若脾气虚弱, 日久损伤及肾, 在益气健脾时, 证见肾气虚衰时, 勿忘温肾阳而助脾阳, 以助运化;若脾阴虚弱, 胃阴不足, 治当滋阴生津润燥, 勿忘滋补肾阴, 以助化生之源 。 肾阴虚, 则宜益肾精滋肾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