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批、脚注及尾注的用法详解 论文引用是用脚注还是尾注

“脚注是一个学者的标志” 。
脚注(footnote)、尾注(endnote)和眉批(headnote)被插入于页面上方或下方空白、或在一章的结尾处 , 起到补充正文信息的作用 , 要写出好的论文 , 需要了解如何正确的使用它们 。
【眉批、脚注及尾注的用法详解 论文引用是用脚注还是尾注】脚注置于一页文章的正文下端 , 起引用、评论解释作用 , 在文中以数字或者符号上标的方式体现 。
内容脚注(content footnote)可以用于补充正文或提供支持正文观点的更多例证;体现版权许可的脚注(copyright permission footnote)用以标明文中大段引用或者融入正文中的数据等的出处 , 例如在插入表格以及整合数据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脚注注解行或列的副标题、简写名头等;脚注有时候也用于注名作者的从属单位 。使用时需注意几点:

  • 提供补充内容的脚注应该简练 , 不应过于复杂或与正文不相干 。
  • 众所周知的信息也不应该放在脚注中 , 而应该是更少有人关注的辅助信息 。
  • 在提供引用出处时 , 还应尽可能在正文插入行内引用、用括号来体现 , 在脚注中的引用通常是跟着简短的释意 。
  • 应尽量避免在题目上加脚注 。
不同引用材料的脚注格式略有不同 , 但以常见的书籍或论文为例的格式是:
作者名字,引用部分的标题/论文名称 , 书名/期刊名称 , 编辑/翻译者 , 版本,卷号和期号,(出版城市: 出版社名称, 年份),引用的页码 。例如:
ErnestK. Bramsted, Aristocracy and the MiddleClasses in German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4), 129.
为了避免重复 , 遇到引用与前一处相同则可以“Ibid , 页码”形式来表示 , 意为“在同一处” , 不过如果前一处脚注包含了多个引用 , ibid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
与脚注格式一样但位置不同的是尾注 。
尾注提供补充信息或数据 , 通常用在综述论文或研究论文中 , 放在论文的结尾处 , 在文中也用上标体现 , 往往使用尾注是因为补充信息或释意的内容过长 , 不方便放在脚注中、与正文放在同一页 。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脚注与尾注一起使用 , 在文中要使用不同的上标数字形式 , 分别用连续的数列标记 。
眉批往往不用在正文中 , 但可以插入在图表标题下方 。
眉批使用比正文更小的字号 , 在阅读图标以前为读者解释图标中符号、首字母缩写、方法或是计量单位 , 但如果有超过两个计量单位则应该放在表格中 , 使用括号插入行内 。
当然使用脚注、尾注还是眉批都有利有弊:使用脚注的优点是可以让读者在同一页内迅速找到引用的出处或者是补充说明 , 但脚注不能插入太多信息数据 , 以免反客为主 , 占据正文篇幅 。虽然历史、法律学科仍多用脚注来注明出处 , 但像前文提到的在科研论文中比较少用 , 更多用文内括号注名作者与年份的方式 。
相较下尾注的优点是不打断读者的阅读 , 并且不会占据正文页面;但不方便读者在阅读正文时查找对应的释意 , 读者也难以判断尾注中内容的重要性 , 有时会产生作者有意隐藏相关信息的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