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健胃解毒利胆清肝清热通便通经消肿泻火
别名:卢会、奴会、劳伟、讷会、象胆
性味:味苦,性寒 。
归经:归大肠、肝、胃经 。
煎法:
适用体质: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癖疮 。
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 。外用适童,研末敷患处 。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热,利胆,解毒,消肿,泄热,健胃,通便,杀虫,通经,清肝;用于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口干口苦,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等症 。
1.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 。因其“至苦至寒”,故较少作为攻下导滞药使用 。本品泻下通便力专,功似大黄 。
2.清泻肝热(肝经实热) 用治肝经火盛之便秘、尿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等症,常配伍龙胆草、栀子等同用,如当归龙荟丸 。
3.驱除蛔虫(小儿疳积)用治虫积腹痛的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等,常与神曲、使君子等同用 。
4.其他  本品外用有杀虫止痒之效,用治皮肤瘙痒症 。
 
芦荟图片
芦荟主治用于热结便秘、烦躁失眠、肝火头痛、目赤、惊风抽搐、小儿疳积、蛔虫病、顽癣及寿瘘肿胀等 。对热结便秘兼心肝火旺、烦躁失眠者尤宜 。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 。有较强的抑杀皮肤真菌的作用,可治疗痤疮 。
芦荟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主含蒽醌类成分,如芦荟苷、芦莶大黄素苷、异芦荟大黄素苷等;尚含多糖、留醇及脂肪酸类 。具有泻下、抑菌、抗炎、保肝、抗辐射损伤、抗肿瘤、护肝等作用 。
1.芦荟有泻下作用 。
2.芦荟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3.芦荟有抗肿瘤作用 。4.芦荟有抗菌作用 。
5.芦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6.芦荟有抗炎、镇痛作用 。
7.芦荟有抗胃损伤的作用 。
8.芦荟有保肝作用 。
9.芦荟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另外,从芦荟叶分离出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具有抗补体作用 。
10.芦荟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11.芦荟有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
芦荟禁忌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
慢性腹泻患者禁服 。
 
①内服过量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剧烈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出血性胃肠炎;并可损害肾脏,出现少尿等;孕妇服用可致出血流产;以及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等 。
②年老体弱、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腹痛、便血、溃疡、痔疮患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
③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 。儿童慎用 。
④内服最大用量不得超过5g 。
芦荟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日常用量:5~12g;煎服入丸,外用:研末调敷 。
芦荟选方1、治牙痛:取新鲜的芦荟10g,洗净后放入口腔里疼痛的位置,咀嚼至糊状,口含20分钟,吞下即可,每日两次 。
2、减缓肌肤老化:芦荟20g,菊花3g,先将芦荟去皮,然后和菊花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慢炖,烧开后加入红茶包和蜂蜜,即可饮用 。
3、可消除痤疮:将新鲜的芦荟适量,捣烂取汁,加入普通的膏状化妆品中,按一般化妆品涂抹 。重者每日两次 。
4、治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芦荟、大黄、青黛各15g,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g,木香0.3g,麝香l.5g 。将以上11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20丸,生姜汤送服 。
5、治肝火上炎、肠热便秘、目赤易怒、头晕心烦、睡眠不安:芦荟21,朱砂15 。将芦荟和朱砂、研成细末,用白酒和成丸,每服36,温酒送服 。
芦荟怎么吃-用法用量芦荟药用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斑纹芦荟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 。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常绿草本 。茎极短,有匍枝 。叶丛生于茎上,莲座状,肉质,多汁;叶片披针形,肥厚,边缘有刺状小齿 。夏、秋开花,花葶高50~90厘米,花下垂,红黄色带斑点 。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 。叶或叶的干浸膏入药,四季可采 。
我国南方各省有栽培 。多栽培于庭园中 。
芦荟选购保存【芦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