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术后调理 胆管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术后护理1.引流管的护理(1)观察并记录腹腔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第一个24小时内腹腔引流量一般不超过300ml,未来逐渐减少 。如果引流量大,颜色鲜红,血压低,心率快,要警惕内出血的可能性,并立即通知医生治疗 。肝叶切除术后患者应加强监测 。
(2)通常在胆囊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或肝叶切除术后短时间内,少量胆汁会渗出肝脏截面或吻合口,一般会逐渐减少消失,无需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如果期刊图书馆术后腹腔引流管胆汁流出,数量持续或增加,发烧,腹膜刺激,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如果持续一周,应考虑胆瘘的形成,以确保排水顺畅,以防止膈脓肿或胆汁积累进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观察护理尤为重要,因为手术复杂,吻合口多 。胰瘘是外科医生最关心的问题,早年发病率为15%~20%;病死率高达50%.目前,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发病率为13%;病死率约为17%;左右 。胰瘘的高发病率与胰腺的特殊结构和生化特征密切相关 。胰腺结构主要是腺组织,支撑组织较少,薄膜薄,脆 。胰肠一致时,胰腺容易被缝线切割撕裂 。此外,胰液具有很强的消化活性 。一旦胰液溢出并激活,胰瘘就会破坏一致性 。胰瘘主要发生在术后5~7天与胰肠吻合不严、口张力过大、血液运输障碍、胰周感染、胰液引流不良有关 。常表现为上腹痛、发热、引流液增多、乳白色,淀粉酶含量超过1.5万U/L,时间超过2周 。保持排水畅通,观察排水量和性质的变化,控制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氧化锌软膏,防止胰液刺激造成皮肤损伤;禁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 。胰瘘空肠可行Roux-en-Y或瘘管空肠、瘘管胃吻合 。
(4)T管(T-tube)是胆管手术后护理的重点,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适当固定,防止滑脱T管长度合适,让患者翻身,尽量不要固定在床上,以免涉及脱落,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 。
②随时检查T如果发现堵塞,应协助医生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
③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颜色、性质和数量 。胆汁的生理分泌量为600~800ml,色泽金黄,厚实清亮,无沉渣;通常术后第一个24小时T管有300~500ml胆汁流出后,随着胆总管水肿的消退,大部分胆汁进入肠道,引流量逐渐减少,每天约200ml 。如引流超过500ml,多表示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如果胆汁浑浊,有絮状物,多表示感染;比如胆汁稀薄,甚至水样胆汁,量多达1万ml,表示肝脏功能不良;如胆汁突然减少,应注意有无结石、蛔虫、坏死组织堵塞 。
④鼓励患者起床,注意防止逆流,避免感染;卧床时不要把排水袋放得太低,以免胆汁过度流失 。进食时,可在进食前1小时夹住T使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 。
⑤对于长期留置T管道患者需要防止胆汁过度流失可收集胆汁,煮沸消毒后与果汁混合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多采用胆管支架,避免胆汁流失、电解质紊乱、消化功能障碍、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⑥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疸的消退和血胆红素的变化 。为了了解胆管引流是否通畅,是否有发热、尿液和大便颜色的变化 。
⑦术后2周行T造影前应试行夹管2~4天,并行碘过敏试验 。随着造影剂的改进,有人提倡造影后不需要开放排水,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开放排水,使造影剂流出,减少副作用和感染 。造影后夹管期间如有呕吐、右上腹胀痛、发热、黄疸复出,必须继续排水,以后可行ERCP检查治疗 。
⑧如T管道造影显示正常,可考虑拔管 。过去,拔管期多为术后半个月,但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粘连技术的应用和引流管材料的改进,临床观察发现,T管道纤维窦的形成明显延迟 。T大部分拔管时间推迟到术后一个月甚至更长 。我院肝胆中心在术后一个月拔管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方面有经验教训 。因此,拔管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拔管后,应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和胆汁的泄漏,并做好皮肤护理 。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主要与手术原因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特别是胆管肿瘤伴严重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 。严格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生命体征和腹部排水,记录排水液的数量、颜色和性质,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胆管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术后调理 胆管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2)胆瘘及胆肠吻合口瘘是胆管癌术后一种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病人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与手术处理不当或拔除支撑管或T管道相关 。在护理方面,应注意妥善保护各种排水管,保持排水畅通 。对于老年人、体弱、营养不良、糖尿病和必须使用激素的人,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胆瘘发生后,应保持原有排水畅通,用腹部抗菌液冲洗,取半卧位,减少腹部污染;密切观察腹痛是否加重、范围是否扩大、体温是否升高,并准备再次手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