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的误区有哪些 煲汤的误区介绍


煲汤的误区有哪些 煲汤的误区介绍

文章插图
1、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 。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 。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 。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 。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 。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
2、汤大沸
煲汤时,开始时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 。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 。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 。
3、调料杂
“多放调料提味儿”也是煲汤中的一大误区 。调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 。一般来说,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和花椒即可 。
4、加水少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 。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 。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 。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
5、早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 。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 。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
6、煲太久
【煲汤的误区有哪些 煲汤的误区介绍】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 。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 。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 。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