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口算心算 如何提高心算口算

【怎样学习口算心算 如何提高心算口算】

怎样学习口算心算 如何提高心算口算

文章插图
1、口算练习要经常练口算练习一要天天练、课课练 。
可以在每堂课开头先安排2~3分钟,口算20~30道题,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要视算、听算结合练 。视算有一定的直观性,听算在脑中反映题目与计算过程,两者结合,手、脑、口、眼并用,提高口算能力 。三要形式多样变化练 。要针对儿童特点,形式要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 。
2、加强算理教学 。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数学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所以,要掌握口算方法,关键是理解算理 。以新授9+3=?为例 。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得出计算过程,并要求学生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9加1得10,把小数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这是具体题目9+3的计算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练习后,师生共同找出规律,让学生形成一种简缩思维:9加1得10,把小数3分出1剩2得12,这是从具体到抽象 。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9+3=12,又从抽象到具体 。这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保证初级口算正确,通过以后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
3、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合理性 。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能正确地以表象为中介抽象地口算,能按照口算方法一步步清晰地思考 。第二阶段是降低表象的清晰度,提高口算的速度 。第三阶段是无意识口算,使口算自动化 。在第一阶段,我们要注意控制练习量,放慢口算速度,确保口算准确以及口算思考过程的清晰度 。主要采用口算口答形式,注意多让学生讲讲口算的思考过程,使每个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算什么,怎样算以及为什么这样算,为进一步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础 。在第二阶段,我们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时口算的要求,并针对错误率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主要采用口算笔答形式 。在第三阶段,坚持每天2~3分钟口算基本训练,并根据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结合练,巩固已形成的口算能力 。
4、口算训练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症下药,并注重算法指导 。
在口算训练中,应精先习题,有的放矢,边计算边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出结果的?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从口算题中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既面对了全体学生,又照顾到中差生,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如:一年级学生对15-4=11与14-5=9两种类型的题目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对比练,并要求学生比较两道题的不同;口算中经常出错的题如6+3,7+2,4+3,8-2,9-7等反复练;9+4+1=?告诉学生先算9+1得10,再算10加4得14比较简便;9乘几的积就等于几十减几等等 。
5、重视练习效果的反馈 。
为了及时掌握口算情况和效果,我们应按照教学要求,拟定口算能力量化标准,利用这个量化标准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如明确告诉学生每次口算练习所要达到的标准,并及时鼓励,及时纠错,及时督促,不断激发学生练习口算的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