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什么意思

【耕读教育什么意思】
“耕读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 它影响了中国农学、中国科学、中国哲学 , 使知识分子思想接近人民 , 养成务实的作风 。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 , 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 , 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
关于耕读关系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把学稼学圃当作小人的事 , 说“君子谋道不谋食 , 耕也 , 馁在其中矣 。学也 , 禄在其中矣” 。与孔子同时的依杖荷条的“丈人”则讽刺孔子四体不勤 , 五谷不分 。孟子主张劳心劳力分开 , “劳心者治人 , 劳力者治于人” 。被孟子批判的农家学派许行则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后世形成两种传统 , 一种标榜“书香门第” , “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看不起农业劳动 , 看不起劳动人民 , 一种提倡“耕读传家” , 以耕读为荣 , 敢于冲破儒家的传统 。南北朝以后出现的家教一类书多数都有耕读结合的劝导 。《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 , 桑麻而衣” 。张履祥在《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 , 饥寒交至 , 耕而废读 , 礼仪遂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