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和惊蛰的区别是什么 春分和惊蛰简介


春分和惊蛰的区别是什么 春分和惊蛰简介

文章插图
1、首先是时间上的不一样 , 惊蛰会比春分先到 , 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 而春分则在三月下旬 。惊蛰人们的关注点是雷声响动 , 天气虽然回暖 , 此时昼夜却温差很大 , 而且动物醒来 , 农耕还伴有虫害现象 , 在饮食方面不宜大补 , 需要讲究清淡 。至于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 这时大家在意的是能否降雨 , 因为与耕作息息相关 。还伴有倒春寒现象 , 部分地区气温会持续偏低 , 饮食习惯上则讲究平衡 , 不宜太寒太热 。
【春分和惊蛰的区别是什么 春分和惊蛰简介】2、春分 ,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春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壬 , 太阳黄经达0° , 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 , 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 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 , 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 南半球与之相反 。在气候上 , 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 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的意义 , 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 , 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 , 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 , 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 , 气候温和 , 雨水充沛 , 阳光明媚 。春分时节 , 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
3、惊蛰 , 又名“启蛰”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 , 太阳到达黄经345° , 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 , 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 , 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 ,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
4、惊蛰 , 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 , 仲春之月 , 卦在震位 , 万物出乎震 , 乃生发之象 。一岁十二个月建 , 每个月建对应一卦 , 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 , 雷在天上响 , 非常形象 。“卯” , 冒也 , 万物冒地而出 , 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 , 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惊蛰时节 , 春气萌动 , 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所谓“春雷惊百虫” , 是指惊蛰时节 , 春雷始鸣 , 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 , “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