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猫,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 。
一声喵下,人类心甘情愿化身“猫奴”,为猫主子服务;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摸不到猫猫,只能热衷于“云养猫”“云吸猫”;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猫无感,甚至害怕,只能远离之 。与此同时,在和人类相处过程中,猫的外观、品性,时时刻刻都在被人类观察着、审视着:
猫走路步态优雅,因为模特表演时的步态和猫行走的样子极为相似,所以将其命名为“猫步”;
猫喜欢窥视,为了安全起见安装在居室门上的窥视性透镜“门镜”,又叫“猫眼” 。而在医学上,因为猫眼瞳孔内可反射黄白色黄线,人在昏迷或死亡时,瞳孔会呈现白色或黄白色的反光,这种医学现象也被称为“猫眼” 。在宝石界,一种乌黑色的宝石因其表面有一道形如猫眼的“活光”,又被称为“猫眼” 。
单一个猫眼已经被人类拿来代指了三层含义,更不用提地方俗语中的“躲猫猫”(捉迷藏)“猫冬”(躲在家里过冬)、“猫月子”(坐月子)、“猫蹲”(比喻不务正业,赋闲在家)等等带有猫的词语了 。
为何人类对猫的态度迥异?猫猫又是如何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
关于猫猫的问题,就像是粘在外套上的“猫毛”一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文章插图
明宣宗朱瞻基《唐苑嬉春图》局部 。来源/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早期驯养史
埃及人当属最早的“猫奴” 。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开始养猫 。不过,此时猫被视为一种神明的象征,女神贝丝特常以猫头的形象出现 。由于其神圣的地位,埃及的猫常被饲养在寺庙中 。如果到了普通民众家中,猫也会得到精心照料 。若猫不幸死后,所有家庭成员及仆人都要以剃眉毛来服丧,也有埃及人在圣堂为猫的死举行哀悼 。有些猫死后还会被做成木乃伊,进行厚葬 。若埃及人杀死一只猫,则要被处以极刑 。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文章插图
埃及女神贝斯特 。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古人与猫的缘分,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彼时的猫和虎、豹一样,是在穿梭在山林间的野兽,尚未被人类驯化 。《诗经·大雅·韩奕》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逸周书·世俘解》也曾记载猫作为野兽被狩猎的故事:“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 。”
另外,古人也已认识到猫有捕捉老鼠的本领 。从《诗经》里对“猫”字由来的阐释中,可以窥得一二:“鼠善害苗,而猫能捕之,去苗之害,顾字从苗 。”能捉到田里的老鼠,进而保护禾苗的猫,自然成为古人想驯养之物 。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文章插图
明 陶成《狸奴芳草图》局部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在中国,唐以前,少有畜猫、宠猫的人物和事迹见诸文字、载之史籍 。在《北史》《隋书》的稀疏记载中,多为养猫事鬼的巫蛊之祸、宫闱之乱 。文学作品中关于猫的记载,也多是灵异邪恶的象征,坊间也流传各种有关猫的灵异传说 。例如《朝野佥载》中记载了隋朝大业年间,轰动一时的猫鬼之事;《金谷园记》记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禁止宫廷和民间畜养猫鬼 。
一直到唐代,宠猫之风渐起 。起初的猫还是“奢侈品”,只有达官显贵们才有能力养育 。武则天早年为好猫之人,她专门派人从各地收集各种名猫极品,在宫中豢养赏玩,晚唐武宗李炎、后唐琼花公主也是极为宠猫 。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文章插图
五代 周文矩《仕女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北宋时期,宠猫之风更甚 。据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猫,都人畜之捕鼠 。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 。”此时上层阶级的“猫”已经成为供人赏玩的宠物,能不能捕鼠已经不重要了 。
至于吃食上,也着实讲究,“凡宅舍养猫,则每日有人供鱼鰌(泥鳅)、养鱼、虮虾儿等 。” 从此,猫由“捕鼠于田间以饱自腹”的窘迫境地,一跃而为“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的安逸生活 。安逸生活中的猫,开始变得慵懒、贪吃和挑剔,想必这也是“懒猫”“馋嘴猫”等称谓开始出现的原因 。
褒贬不一的“猫文化”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猫成了人类着重观察的对象 。人们以对猫习性的了解,以及对猫的情感寄托和无尽想象,赋予它许多象征意义,这也使得猫融入到文化中,成就了无数带有猫烙印的“猫文化” 。
(一)“猫和老鼠”之“猫鼠同眠”
在汉语成语里,有不少猫的踪迹 。因为猫和鼠的渊源,古人不可避免创造了假借猫鼠关系进行隐喻的成语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醒世恒言》中记载道:“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如今,人们依旧用“老鼠见猫”这一成语比喻十分惧怕的心情;清代《说唐演义全传》中言:“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现在,“猫哭耗子”亦是形容人虚伪、假慈悲的绝佳用语 。
除了猫和老鼠的敌对关系外,在成语——“猫鼠同眠”(或“猫鼠同处”)里,猫鼠关系则是非常融洽 。看惯了猫捉老鼠,“猫鼠同眠”的画面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
“猫鼠同眠”最早以“猫鼠同处”见于史迹 。《新唐书·五行志一》中曾记载这一特殊现象:“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 。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作为唐代真实发生且异于常态的历史事件,“猫鼠同处”被定义为是“鼠妖”在作祟,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
后来,南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宋史·五行三》载:“庆元元年六月,番昜县民家一猫带数十鼠,行止食息皆同,如母子相哺者,民杀猫而鼠舐其血 。”书中对此评价道:“鼠象盗,猫职捕,而反相与同处,司盗废职之象也,与唐龙朔洛州猫鼠同占 。”可见,在世人看来,猫鼠二者作为天敌和谐共处,是司法废弛、国政破坏的凶兆象征 。
到了明清之际,“猫鼠同眠”开始在小说中频繁出现,使得见之于正史的“猫鼠同处”真实怪异事件,逐渐世俗化,而且传播更为广泛 。尤其是在描写隋亡而唐兴的历史时,“猫鼠同眠”或“猫鼠同处”的怪异现象,成为小说家笔下揭示隋唐朝代更迭的征兆之一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隋唐志传通俗演义》中,在李密、王世充邙山之战前夕,王世充听闻巩洛二仓“猫鼠同群”残害粮食的异象,认定此为李密政权将亡的不祥预示,遂率精兵“杀奔巩邑” 。
万历年间诸圣邻的《大唐秦王词话》中,对此情节以更为夸张、生动的语言,将“猫鼠同处”转化为“猫鼠同眠” 。据书中介绍,洛口仓老鼠成群,本想放猫进粮仓捕鼠,但猫非但不食老鼠,反而“猫也吃米,鼠也吃米,吃饱之时,猫就枕着鼠,鼠就枕着猫,成群逐队,都睡在仓内” 。《大唐秦王词话》中首次明确出现“猫鼠同眠”,而这一现象被视为违背天性的不祥之兆,也预示着李密日后邙山之战的失败及“飞鼠耗粮猫吃米,分明天败魏家君”的结局 。
如今的“猫鼠同眠”,依旧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不过,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猫很少再以捕鼠为生,若猫见到老鼠可能会视若无睹,或者吓到炸毛,也有可能真的会和老鼠做朋友,毕竟,汤姆和杰瑞也有友好相处的时刻 。
三脚猫的意思是什么呀褒贬不一的猫文化介绍

文章插图
来源/动画《猫和老鼠》截图
(二)备受喜爱的“猫”
除了成语中外,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关于猫的痕迹 。无论是收藏在博物馆内的“猫蝶图”,还是大街小巷摆放的“招财猫”,都是人们对猫喜爱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