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女性睡眠的十大因素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睡眠上,睡眠不好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睡眠差又是许多身心疾病的伴随症状,睡眠与身心健康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多因素缠绕在一起 。有人说:“失眠是现代人的通病 。”如果你是失眠人群中的一员,你找到原因了吗?
采访中,医生们谈到了一种状况,长期失眠的人会在睡前产生睡眠恐惧,担心“今晚能不能睡着,能不能睡够”,而越担心就会越发焦虑,而后果就是“越想睡越失眠”,对睡眠的恐惧比睡眠障碍本身的影响更大 。这种状况可能很多睡眠尚可的人无法理解,这是失眠者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带来的恶性循环 。
还被人们过度关注的是那些口口相传的助眠食物、保健品,吃大枣、香蕉,喝红酒或牛奶能助眠等说法由来已久,但很多有的人试过后发现,“你吃了有用的,我吃了却没用”,“影响你睡眠的咖啡,我喝是用来催眠”……诸如此类,影响睡眠的因素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或许你急于改善睡眠所以希望借由某种东西,但你从未想过,这些东西有用没用?有多大用?
医生认为,不仅食物对睡眠的作用被放大,还有对失眠药物副作用的夸大 。而最重要也最该注意的睡眠卫生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实际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节律,这涉及个人和环境的方方面面,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保持能让自己一夜好眠的行为和习惯,找到并“踢开”干扰你睡眠的因素却是正解 。
疑惑1
宝宝不爱睡觉,精力超级旺盛,会不会影响健康?
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副主任医师靳绯:因为新生儿的睡眠问题来看医生的非常少 。新生儿在睡眠上有个体差异,但多数是14至20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一部分新生儿虽然睡得少一些,但体重增长满意,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有的新妈妈觉得孩子有“入睡困难”,因为新生儿还没有养成我们通常的睡眠规律——晚上睡,白天醒,中午午睡,所以也谈不上“入睡困难”,但宝宝的睡眠规律会逐渐形成,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 。
疑惑2
人老了,睡眠时间少了,睡不好是正常的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永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能力会逐渐下降,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睡眠质量也越来越低 。一般来讲,60~70岁年龄的老人,晚间需要6~7小时的睡眠 。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天睡6小时最好 。老年人睡眠6小时以上,心脏的跳动会降到基本率,新陈代谢开始缓慢,血液循环的活跃性开始降低,肌肉也变得松弛,整个身体开始丧失强健性 。所以,老年人睡眠时间越长,体能的下降就越多,身心的老化现象就越严重 。
与年轻时相比,老年人的睡眠深度变浅,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也醒得较早 。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睡眠的构成改变所引起的 。老年人很难进入深度睡眠期,所以就容易醒,而且醒来后,不易再次入睡 。他们在夜里通常睡不了几个小时,所以老人们在大白天里通常都会打上几个盹 。
疑惑3
睡觉时呼噜山响,晚上睡得很香,白天为什么还困?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教授:打呼噜,医学上称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不是睡得香的一种表现,相反,由于夜间睡觉打呼噜,会破坏睡眠结构,使睡眠质量下降 。不仅会给人们白天的工作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多脏器、器官、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动脉硬化、内分泌紊乱等 。
呼吸暂停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5%左右,在肥胖人群中高达50% 。另外,疲劳、饮酒也会导致正常人出现一过性呼吸暂停,对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来说,饮酒及安眠药则很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一定要注意 。
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要积极预防与治疗,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缓解症状,如肥胖者要积极减肥,睡觉时侧卧,枕头不要太高,不要喝酒、吸烟,慎用镇静安眠药,疾病造成的打呼噜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
疑惑4
更年期里开始失眠,要不要看医生?
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女性激素暨雌激素的降低,致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的调节介质、激素失衡,导致女性情绪波动,抑郁、潮热、盗汗等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更年期女性失眠 。据调查,中国约60%的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存在睡眠障碍 。治疗更年期失眠首先要排除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干扰因素,比如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性格缺陷、作息不规律等,如果能够解决上述诱因,一般无需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 。一些心理和物理治疗,如放松疗法、运动疗法及按摩等,可能对一部分轻症患者有效 。对不能用非药物方式改善症状者,可看妇科内分泌医生或更年期门诊进行合理的规范化的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改善失眠症状,同时也可改善或消除其他更年期伴发症状 。
疑惑5
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是不是身体有问题了?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赵明霞:失眠的表现有很多,以下是失眠的人的个体感受,有的是有效睡眠时间少,有的是睡眠质量差 。常见的几类:
1、入睡困难 。入睡时间长,超过半小时,躺在床上后怎么都睡不着 。
2、早醒:正常入睡,但凌晨两三点就醒了 。
3、易醒: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睡眠维持时间短,不连续,一晚上睡一会儿、醒一会儿 。
4、虽然一晚上都在睡,但迷迷糊糊,总感觉没有睡着 。
5、多梦:一晚上都在做梦,起床后感到很累 。
失眠和很多疾病同时存在,其中很多属于神经内科,还与心内科、精神科、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等有关,很多失眠都是继发于一些躯体疾病、心境障碍、药物滥用等情况,所以对待失眠,首先要寻找原因,把引起失眠的各种不良因素剔除掉 。
一般如果患者主诉失眠,医生常规会对他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除询问基础疾病、精神状态、用药情况等之外,还会进行一些睡眠量表的评定,甚至记录睡眠日记 。也可行多导睡眠图检查,通过睡眠图可以记录一些客观指标,如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各期睡眠比例等,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失眠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 。比如有患者说自己经常一整晚都没睡,可睡眠监测发现,他的各项睡眠指标很正常,表明他其实睡得很好 。
疑惑6
越想睡觉越睡不着是什么情况?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贾竑晓教授:有睡眠障碍的人在入睡之前可能会出现睡前紧张和焦虑情绪,担心“今晚能不能睡着”、“睡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办”,这种恐惧和焦虑情绪一出现,人会越发的清醒,就会“越想越睡不着” 。对睡眠的恐惧比对睡眠障碍本身对人的影响更大,如果是因为压力大而偶然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 。
疑惑7
单纯的睡眠障碍会不会变成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贾竑晓认为,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本身就伴随着失眠,也是这些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 。睡眠障碍很复杂,患者有的自认为是失眠,其实检查出来是抑郁症,有的患者就是单纯的睡眠问题,可能持续时间很长,但并不会变成抑郁症和焦虑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本报采访人员李文
疑惑8
失眠就是神经衰弱吗?
贾竑晓:对于神经衰弱这个诊断以前疾病的分类系统用过,现在美国和西欧已经不提了 。原来所指的神经衰弱包括了现在很多分出来的病,如焦虑障碍、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等疾病 。神经衰弱往往伴随着失眠,但失眠也可能是单独的一种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并不一定就是神经衰弱 。
疑惑9
吃大枣、喝红酒或牛奶有助于睡眠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张根明教授:“睡前喝红酒不好 。牛奶助眠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因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容易形成不良暗示,造成不喝就更睡不着的心理作用 。”张教授说,如果喝了这些所谓的助眠饮品就睡着了,也不是药理作用,而是日久形成的这种睡前仪式起到的安慰作用 。
疑惑10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是不是都会失眠?
贾竑晓:对需要长期上夜班的这类人,其实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会自然形成自己的睡眠节律和习惯,对生活工作不会造成影响 。接受这种状态,要创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注意一下睡眠环境要保持幽暗、安静、干扰少等 。
【干扰女性睡眠的十大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