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生的 冬季如何养生

古人对于冬季的睡眠很重视,觉得冬天应该睡得时间最长,于是在《素问》中留下了“冬三月,早卧晚起”这句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所以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意志安静,阳气不受外界干扰 。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冬天我们应该多睡觉 ,你们看很多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应该就懂了这一点 。在冬天,一定要记得早点睡觉 。
晚上天黑的那么早,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要早睡,早上天亮的比较晚,是在提醒我们早上晚些起床 。
1、冬季养生的总纲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季的三个月,是人体开始闭藏精气的季节 。水寒成冰,地寒龟裂 。这时节,不宜轻易的扰动阳气 。睡觉,要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 。
这时候,不宜再操劳 。而应使神志深藏于内,心无所向,安静自若 。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不再为了身外之事忙碌,只为了一身之私而静守,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 。就是说,要奢精宝气,精神内守而自得 。
务必要去寒就暖,不要让自己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而是应该时刻保持身体的温暖 。如果在冬天开泄腠理皮肤,身体上的宝贵阳气,就会很快的耗伤掉 。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
强调一下保暖 。冬天要护脖子,头颈结合部气血薄弱,最容易受寒受风,所以这里的三个穴位分别叫做风池、风府、翳风 。冬天可以不戴帽子,一定要戴个围脖,护住这个脖子 。这也是无泄皮肤 。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天生发之气的肾精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
2、最近很多人反映的会打哈欠流眼泪的问题
冬天开始闭藏了,精气都归肾,气血都在沉敛 。而如果开动身体这台机器,就要用肝气把肾里的精气抽出来,上抽的力,敌不过沉敛的力,就得使劲的抽调,这就造成了打哈欠 。
流眼泪,也是表明,一直抽啊抽,抽也抽不动,肝经这台水泵累坏了 。肝气一跟不上,就会流眼泪 。因为肝开窍于目 。眼睛浑浊,眼睛干燥,眼睛抽搐,近视眼,等等,各方面关于眼睛的问题,主要的都是肝气和身体的运转不搭调导致的 。
3、能偷懒就偷懒,能少干就少干
冬天养生,如果黄帝内经里面的那段话还不容易理解的话,可以更形象直白的来说明,冬天最好的养生办法,就是懒,像乌龟那样 。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 。这么说,相比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
越懒,肾里闭藏的精气越多,明年才能有个好身体 。养肾,就在于冬天一季,肾养好了,明年一整年,都精力特别旺盛 。如果今年的身体感到老是无精打采的,那一定是去年冬天,养肾没养好 。所以去年冬天肾没养好,今年冬天就更需要补回来,好好的把肾调养好 。今年冬天,如果还是肾没养好,明年还是一年都不会有精神 。
没事打个盹,眯一会,闭目养神,晒晒太阳 。要歇冬、猫冬,有意识地减少外出和活动 。不要没事瞎闹腾 。
冬天,最忌讳强迫让自己去做一些很操劳的事 。明显身体已经发出了要歇息闭藏的信号,自己的还给自己打鸡血,斗志昂扬的去拼博,明显的就是逆着冬天之气了 。这样得不偿失,即便在事业上,有所收获,但是代价是明年一年,身体上会比较差 。而且今年冬天没有闭藏好精气,明年全年都没有足够的精气去奋斗了 。
冬天,不是花钱的时候 。而是攒钱的时候 。如果一年到头都在花钱,没有一个时候静下来好好攒攒钱,那么钱总有花光的那天 。等花光了,身体机能就会出现各种力不从心,衰弱,甚至衰竭 。
4、冬养肾
按照中医的思想,春天是养肝的季节 。夏天是养心的季节 。长夏是养脾的季节 。秋天是养肺的季节 。冬天是养肾的季节 。
现在肾病有年轻化的趋向 。认识的一个90年的小伙子,身体壮的像头牛,日常体检,发现尿蛋白,血压很高 。进一步检查,做了穿刺和活检,花了好几万,转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医院,终于确诊为肾炎 。现在靠吃激素药来维持肾功能 。不过看情况,不乐观,进一步恶化,就是尿毒症 。这几年,遇到好几个年轻的肾炎患者,都是80、90后 。
而冬天养肾,根本的原则和要领,就是本文第一段讲的,要应冬之气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顺应天地此时的气机 。
还有一些小细节,千万不要憋尿 。不要久坐湿地 。这些都非常的伤肾 。当然,还有就是房事,要节劳 。
按照中医的观点,肾一方面是闭藏收纳精气 。另一方面,起到一个油箱的作用,精化气,都是从肾精中而来 。如果冬天,肾一直不能藏精的话,那么就如同一台机器,油箱里面一直是空的一样,用进废退,久而久之就坏了,这叫衰竭 。除了衰竭,还有就是堵住了,肾老是不注意养护,突然有一年活着一阵子,收纳的精气营养比较多,肾又接纳不了,那么就堵住了 。总的思路,就是这样,所以但凡是肾病,都伴随着高血压 。
伤肾最严重的,莫过于逆动气 。如果冬天不收藏的话呢,人就会丧失精气,丧失精气,如一个宿根的植物,第二年到春天再生发成长的时候,没有动力,没有养分 。肾,就是人体的根,冬天不深根,来年长不好 。
5、冬进补春打虎
中医认为,人吃食物,再把食物转变成气血营养濡养全身,需要消耗自身本来的存量阳气才能消化掉食物 。
夏天,人的阳气都发散在体表和四肢,脏腑空虚,吃好东西,也没有阳气去消化它们 。而冬天,阳气都闭藏在脏腑里面 。所以,冬天适合消化一些比较复杂的,有营养的食物 。这就是冬进补的依据 。
食补上,以谷物,肉食,应季蔬菜,坚果为宜 。少吃反季节熟菜 。
冬天养的好,补的好,明年春天,活力四射,精神百倍,看上去都能打老虎一样 。所以民谚说,冬进补,春打虎 。
6、逆冬气的不良后果
经常看到有些人,脸上有黑斑 。这种情况,一看就是体寒过重 。寒从哪里来的呢,大多数都是冬天受的风寒 。得的时候很容易,去的时候,就很难 。
痛经,不孕,关节病,过敏,鼻炎 。大部分是冬天逆冬气而导致的 。小部分是夏天吹空调冷气吹出来的 。所以在冬天,不能光着腿穿这个袜子就算了事 。更不能露肚子,甚至露肚脐 。漏肚脐的做法,按照中医的观点来看,太可怕了太恶劣了 。肚脐是个穴位,叫做神阙,露得越多,门阙洞开,失魂落魄,病得越重 。简直是开门揖盗 。
春天很多人会手脚冰凉 。这在中医里面,称之为厥逆 。很多人不太把这个当回事,认为也不是病 。其实这也是冬不藏精的不良后果 。有厥逆之症的人,手脚冰凉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脾气暴躁 。肝气寒了,淤了,憋住了,堵着难受,脾气当然没法好 。肝气不疏,有的人,还会出现肌肉萎缩 。
很多肝经上的病,其实根源上,大部分都跟肾有关 。中医里面,称作肝肾同源 。有个坚实的肾,肝会少出很多毛病 。
7、生长化收藏与生生不息
树木如果只活一年,它不深根也没关系,反正第二年不活了 。草如果只活一年,它也可以不用费劲的长种子,因为明年不用活了 。人如果只活一年,也不需要冬天藏精了 。
问题是,草木,人,都不只是只活一年就完事了 。而是要一年年的往下活,自己活完了,还要子子孙孙的往下活,生生不息 。
养生,要有长远之计 。不能只图着三两天的快活和感官刺激 。
今年不藏,明年就长不好 。这辈子不藏,能留给子孙的就比较少,子孙一起跑就落了别人一大截 。这就是生长化收藏的道理 。
8、四时阴阳,死生之本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天如何养生(养藏)?
1、“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是顺应阴阳四时之变的;
2、养生大法,由《黄帝内经》首倡:
“春养生”,重在养肝;
“夏养长”,重在养心;
“秋养收”,重在养肺;
而“冬养藏”则重在养肾;
3、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的发动机,其健康与否影响着生命的盛衰,肾气盛则精力足、寿命长,肾气虚则人早衰、寿命短;
4、冬天是养肾的最好时机,因肾通“冬气”,故冬天是养肾的最好时机;
5、冬天养肾之法,有起居养肾(早睡晚起)、精神养肾(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饮食养肾(五色五味养生法”,肾在色为黑,在味为咸;芝麻、黑豆、黑枣、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物,都是补肾佳品);
6、逆冬气(伤肾)行为:
(1)喝醉酒后行房事,图一时之快,耗竭肾精,大伤元气;
(2)多吃甜食;
(3)冬天长时间站立或做剧烈运动;
【冬季如何养生的 冬季如何养生】(4)思虑过多、常常担惊受怕、熬夜、饮食不节等行为均伤肾!


冬季如何养生的 冬季如何养生

文章插图


冬季如何养生的 冬季如何养生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