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命名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命名】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命名

文章插图

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 。
2、饮菊花酒:重阳佳节 , 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 ,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3、佩戴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 , 多灾多难 , 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4、簪菊花: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 , 历代盛行 。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5、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 , 汉族重阳节食品 。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 , 不过蒸糕要小一点 , 糕要薄一点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 , 发酵 , 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为了美观中吃 , 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 , 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 这样制成的重阳糕 , 香甜可口 。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命名

文章插图
重阳节命名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在农历的九月初九那天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而叫“重阳” , 也叫“重九” 。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命名

文章插图
重阳节介绍重阳节 , 又称“踏秋” , 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重阳节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重阳节节日禁忌不能说节日快乐 , 登高原是避凶气 , 由此可见 , 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称为节日 , 举行特殊的仪式和活动 , 是人们为了保卫生命的积极措施 , 随着时代的进步 , 人们逐渐淡化了避凶的禁忌内容 , 而保留了形式意义 , 节日逐渐成为单纯的喜庆 。所以 , 在这个原本是辟邪的日子里 , 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 , 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