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治疗糖尿病的五大新思路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肾病等,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法,下面就为大家说说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五个新思路 。
【中医谈!治疗糖尿病的五大新思路】思路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 。阴虚燥热常常波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 。处方用药重在解决阴虚燥热问题,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调整胰岛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周超凡体会到在治疗糖尿病时,以病为主,病证结合,取中西医之长,扬长避短,是可以提高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的 。
思路二:中药理论与药理、毒理相结合
中药对改善糖尿病之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效果很好,但降糖作用有时不理想,未能充分利用70多种对血糖有影响的中药 。降糖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山药、葛根、白芍、地黄、枸杞子等30多种;升糖的中药有柴胡、紫苏、生姜、龙胆草、秦艽、龙葵、瓜蒌、党参、杜仲、鹿蹄草等近20种 。临床用药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中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 。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对于有毒理报道的中药应当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
思路三:治疗糖尿病与改善并发症相结合
糖尿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未得到很好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心、脑、肾的并发症即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等,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 。治疗糖尿病要把中医宏观的证候与西医微观的病理变化结合起来,标本兼顾 。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阴虚血少,燥热伤气,进而出现“阴虚血必滞”,“气虚血必瘀” 。西医认为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其结果是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成分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 。这些都与中医所述血滞、血瘀的状态是十分相似的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耳聋、周围神经炎,乃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都直接或间接与中医的瘀血证有关 。故中医常选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法为主要治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