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炒茶工艺做法,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我国茶中珍品之一的碧螺春茶叶 。其生产于中国江苏省苏州一带地区 。品饮一杯碧螺春恍如是在观赏江南的美女 。碧螺春以其颜色外形及香味驰名中海内外 。这些都要归功于其制作的工艺上 。那碧螺春炒茶工艺是怎样的呢?碧螺春炒茶工艺?碧螺春茶炒制,包括高温杀青,揉捻成形,搓团显毫,文火烘干四个工序 。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全过程31-40分钟 。?1、杀青?碧螺春在杀青前必须将锅洗净磨光,使锅不粘茶叶,易翻炒 。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叶下锅即用双手翻抖炒,要快翻、捞净、抖散,以免叶片灼焦或产生闷气 。历时3~5分钟 。2、揉捻?杀青适度后,锅温降到70~75℃左右,就用双手按住锅内茶叶顺锅腔壁搓揉,使茶叶在手心下滚翻,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揉卷曲成螺状,水分逐渐蒸发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历时12~15分钟左右 。
3、搓团显毫?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历时13~15分钟 。?4、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 。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经过这四道工序,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才算完成,正是因为碧螺春严谨的制茶工艺,人们才会被它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 。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 。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 。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炒茶工艺做法,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