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生活中 , 当人们嫌饭菜的味道淡 , 就会放入食盐 。觉得一道菜的味道不足以诱人 , 还会放味精、鸡精 。一说这 , 很多人就开始反驳了 , 关于味精的说法就全都浮现到脑海 , 有说经常吃味精会掉头发 , 有说吃味精会致癌 , 还有说味精不能加热 。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吧 。

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文章插图
1、经常吃味精会致癌?
在前几年一直流传着吃味精会致癌的说法 。其实 , 对于这个传言大家不用在意 ,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味精的安全性 , 在世界卫生组织当中 , 都把味精当成安全的食物 。
2、经常吃味精会掉头发?
别被传言给骗了 。味精跟鸡精 , 它们的成分非常相似 , 其主要的物质都是谷氨酸钠 , 只不过鸡精要比味精多的一种成分就是鸡肉粉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 最终得到的就是可以提升饭菜香味的味精了 。
有的人却说 , 吃味精吃多了就会掉头发 。首先 , 掉头发本身就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了 , 特别是对于长头发的人 , 每天掉上几根或者是几十根都是正常的反应 。其次 , 掉头发的因素有很多 , 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等等 。最后 , 掉头发还会因为人们的臭美 , 长期去外面烫染头发等等 , 增加掉发的次数 。
3、味精不能加热?
有的人说味精加热之后 , 不仅没有味道了还有毒 。对于这个观点 , 有一点是正确的 。就是味精加热到120摄氏度以上 , 就会没有味道了 , 鲜味也没有了 。这是因为味精中可以起到鲜味的成分谷氨酸钠 , 产生了焦谷氨酸钠 , 鲜味就会失去作用 。
最后大家不要忘了 , 味精虽然无毒没有致癌性 , 每天食用的量也不要超过体重每千克体重的30毫升 。给大家举一个列子 , 如果你的体重是45千克 , 那么你当天食用的味精量就不要超过1.35g 。

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文章插图
选择方法
(1)选择味精时 , 最好能到正规商店(场)、超市购买大型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 。
(2)选味精时以选晶体味精最好 , 因为这样不易掺假 。
(3)在选购味精时 , 一定要选晶体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 , 无其他结晶形态颗粒的 。
(4)由于味精中含有食盐 , 易吸湿结块 , 因此在日常贮存时要密封防潮 , 最好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
使用方法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 , 不必使用味精 。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 , 使用味精 , 会将本味掩盖 , 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
2.对酸性强的菜肴 , 如:糖醋、醋熘菜等 , 不宜使用味精 。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 , 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 , 鲜味的效果越差 。
3.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 , 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 , 产生氨水臭味 。
4.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 , 如投放量过多 , 会使菜中产生苦涩的怪味 , 造成相反的效果 , 每道菜不应超过0.5克 。
5.做菜使用味精 , 应在菜快炒好时加入 。因为在高温下 , 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 , 即脱水谷氨酸钠 , 会缺失鲜味 , 但无毒性 。
6.注意投放温度 , 味精在120℃的高温时会变成焦谷氨酸钠 , 失去鲜味 。因而炸制食品 , 急火快炒时不宜使用 , 投放味精的适宜温度是70~80℃ , 此时鲜味最浓 。
7.注意投放时间 , 最好在汤菜出锅前投放 , 不要提前 , 也不要与原料同时投入或烹调中途加入 , 腌菜时不要使用味精 。
8.注意适量 , 不必每天必用 , 每菜必用 , 防止对其产生依赖性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联合国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 , 每天允许摄取量(食物中原有除外)每公斤体重为120毫克 , 即5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食用6克 。
9.3个月内的婴儿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
10.注意:焦谷氨酸钠无毒 , 反而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有促进作用 。

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文章插图
禁忌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 , 我们中国人的菜里用得最多 , 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味精对于改变人体细胞的营养状况 , 治疗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然而 , 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 使味精失去调味意义 , 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 。为此 , 请您在使用味精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高温使用
烹调菜肴时 , 如果在菜肴温度很高的时投入味精就会发生化学变化 , 使味精变成焦谷氨酸钠 。这样 , 非但不能起到调味作用 , 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 , 对人体健康不利 。科学实验证明 , 在70℃-90℃的温度下 , 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
所以 , 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 。若菜肴需勾芡的话 , 味精投放应在勾芡之前 。根据高温不应放味精这个道理可以得知 , 您在上浆挂糊时也不必加味精 。
二忌:低温使用
温度低时味精不易溶解 。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鲜时 , 可以把味精用温开水化开 , 晾凉后浇在凉菜上 。
三忌:用于碱性食物
在碱性溶液中 , 味精会起化学变化 , 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 。所以烹制碱性食物时 , 不要放味精 。如鱿鱼是用碱发制的 , 就不能加味精 。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 , 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 , 效果也越差 。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莲子”、“番茄虾仁”都不应加味精 。甜菜放味精非常难吃 , 既破坏了鲜味又破坏了甜味 。
六忌:投放过量
过量的味精会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 , 使用味精并非多多益善 。一般情况下 , 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 , 否则 , 就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糖 。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的病人应慎重食用 。
七忌:用于炒黄菜
炒黄菜即炒鸡蛋 。鸡蛋本身含有许多谷氨酸 , 炒鸡蛋时一般都要放一些盐 , 而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 经加热后 , 谷氨酸与氯化钠这两种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谷氨酸钠 , 即味精的主要成分 , 使鸡蛋呈现很纯正的鲜味 。炒鸡蛋加味精如同画蛇添足 , 加多了反而不美 。

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文章插图
小知识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 。它吸湿性强 , 易溶于水 , 说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 , 也仍能显出鲜味 。味精还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 , 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氨基酸 , 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但是 , 谷氨酸钠在120℃以上会发生化学变化 , 有轻微的毒性 。
鸡精和味精的区别
鸡精和味精是我们熟悉的调味品 , 有的人觉得两种调味品差不多 , 没啥区别 , 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何不同?
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 , 其最主要的成份是谷氨酸钠 , 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 , 经微生物发酵后提炼精制而成的 。
而鸡精则是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 , 通过蒸煮、减压、提汁后 , 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鸡的鲜味、香味的调味品 。
在鲜度上 , 味精的鲜主要源于谷氨酸钠 , 而鸡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钠外还含有鲜味核苷酸作为增鲜剂 , 两者混合之后具有强烈的增鲜作用 。因此 , 鸡精的鲜度可以突破100度(以纯味精的鲜度为100作为基本准)极限:传统味精鲜度为99度 , 而鸡精鲜度则可达到150度以上 。
从卫生安全角度来看 。味精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 , 在温度高于120℃时 , 会变为焦谷氨酸钠 , 不显鲜味且有轻微毒性 , 但适量食用基本无害 。所以烹饪时不要在滚烫的锅中加入味精 。而鸡精中虽然同样含有谷氨酸钠 , 但其含量较味精少得多 , 因此高温下产生焦谷氨酸钠的可能性很小 。但鸡精由于含有核苷酸 , 而核苷酸的代谢产物是尿酸 , 所以鸡精对于痛风患者而言 , 应尽量少吃 。
营养价值方面 。味精是只含有单一的氨基酸谷氨酸钠的调味品 , 而鸡精是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 , 通过蒸煮、减压、提汁 , 配以味精(谷氨酸钠)、肌苷酸、鸟苷酸等物质复合而成 , 因此其中所含的营养也更加全面 。
【关于味精的几个真相揭秘 经常吃味精是否会掉头发】 在使用上 , 因为鸡精高温时几乎不产生焦谷氨酸钠 , 所以鸡精在烧菜的过程中基本上无须考虑温度的高低 。而且鸡精可以用于任何味精的使用场合 , 适量加入到菜肴、汤、面食中 , 均有较好的增鲜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