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要从小看,,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肾的发展

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肾的发展《幼科发挥》有云:“诸虚不足 , 胎禀怯弱者 , 皆肾之本脏病也 。”意思是说各种虚证、禀赋不足的病证都责之于肾 。肾藏精 , 主生长发育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 , 肾精的充盛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一、尿床 肾气不足
小儿尿床并不稀奇 , 正常情况下 , 小儿1岁后白天已渐渐能控制小便 , 随着小儿经脉渐盛 , 气血渐充 , 脏腑渐实 , 排尿的控制与表达能力逐步完善 。若3岁以后 , 小儿还不能在熟睡时自主控制排尿 , 就是遗尿症 , 就是俗称的“尿床” 。到底尿床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小儿健康的秘密呢?
中医认为 , 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尤其以肾气不足 , 膀胱虚寒为多见 。肾的开阖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 。肾气不足 , 就会导致下焦虚寒 , 气化功能失调 , 闭藏失司 , 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 。先天肾气不足 , 体质虚寒及有隐性脊柱裂的患儿多属此证 。肾气不足 , 膀胱虚寒所致的小儿遗尿症会出现熟睡中多次遗尿 , 小便清长的特征性表现 , 同时伴有面白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肢冷畏寒等肾气虚的症状 。
大家常用“吓到尿裤子”来夸大某人极度恐惧时的表现 , 从中医角度分析这是有根据的形容 , 《素问·举痛论》中说“恐则气下” , 尿裤子就是“气下”的一种表现 。所以孩子在受到惊吓时会不自主地排尿 , 或者当时没有尿裤子而晚上的时候会尿床 。因此惊恐作为情志因素也是遗尿症的中医病因之一 。除肾气不足、惊恐伤肾外 , 引起遗尿症的病因病机还有肺脾气虚、心肾不交、肝经郁热等 。
长期遗尿不治 , 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 。有外国研究表明 , 儿童遗尿症对孩子的主要危害是心理上的 。通常 , 患有夜遗尿症的儿童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焦虑、恐惧集体生活 ,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孩子成年后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等 。此外 , 遗尿还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 遗尿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低15%~20% , 多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 , 大脑神经发育与精细动作不协调等;遗尿还会导致小儿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挑食、厌食等;更有甚者能够影响到儿童第二性征的发育 , 男孩易出现小**、小睾丸 , 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 , 成年后容易患不孕不育症 。所以 , 家长们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的错误观念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 造成儿童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损害 。
中医辨证遗尿症多为肾气不足 , 膀胱虚寒 , 论治方面多以温补下元、固摄膀胱为主要原则 。服用具有温补肾阳、固涩膀胱功效的药物(如桑螵蛸、菟丝子等)、方剂(如缩泉丸、菟丝子散等) 。此外 , 家长还应该做好护理 , 作为家长还应给予关心、帮助、爱护 , 针对他们的思想给予疏导 , 使其有一个良好的有爱心的生活环境 。
二、五迟 肾精亏虚
正常情况下 , 小儿在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 , 8个月会爬 , 在9个月左右能站立 , 10个月可扶走 , 12个月时能独立行走 , 一出生即有头发 , 出生后4~6个月乳牙萌出 , 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 , 2岁后能简单的交谈 , 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意思 。
中医认为 , 小儿如果在2~3岁时还不能站立、行走 , 则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 , 随年龄增长仍稀疏难长则为发迟;12个月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则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则为语迟 。此为小儿发育迟缓的“五迟” 。
肾主骨 , 肾不足则骨不充 , 可出现立迟、行迟;齿为骨之余 , 若肾精不足 , 可见牙齿出迟;发为血之余、肾之苗 , 若肾气不充 , 血虚失养 , 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 , 脑为髓海 , 若心气不足 , 肾精不充 , 髓海不足 , 则见语言迟缓、智力不聪 。由此可见肾脏在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
三、五软 精髓不充
在中医术语中 , 常与“五迟”相并称的就是“五软” , 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当小儿半岁前后 , 颈项仍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 , 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岁半以后尚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
因五迟、五软的病证常常同时存在 , 所以中医通常将其并论、并治 。当小儿出现五迟、五软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
《幼科发挥》中将五迟五软病因概括为”皆为胎禀不足之病也” , 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 , 除了缺啥补啥之外 , 还可以试试中医的一个名方——六味地黄丸 。这个方剂的创始者钱乙堪称中医儿科的鼻祖 , 地黄丸的创制伊始就是用来治疗胎禀不足的 。当孩子出现五迟五软的症状 , 又有胎禀不足的病因时 , 可以考虑试试这个方子 。现在都认为这个方子是治疗肾虚的名药 , 其实这个方子最初是儿科用药 。此方更适合治疗肝肾阴虚 , 对于阳虚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
【肾好不好要从小看,,幼儿生长发育影响肾的发展】
四、多动症 阴虚阳亢
多动症 , 主要有三个特征 , 即注意力涣散或集中困难、活动量过多、自制力弱 。但事实上 , 上述特征是儿童的天性 , 那如何界定正常的“活泼好动”还是病态的“多动”呢?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复杂 ,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同龄的儿童比较 , 如果上述三个特征明显比同龄儿童亢奋 , 应及时就医 。基于以上三种病症出现的优势 , 多动症细分为以下三个分类:注意力缺陷型、过动/冲动控制障碍型、混合型 。
虽然在中医古籍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记载 , 但根据其精神涣散、多语多动、冲动不安的症状 , 可以归入“脏躁”、“躁动”;由于患儿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 , 但活动过多 , 思想不易集中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故与“健忘”、“失聪”有关 。小儿生理特点本为“稚阳未充 , 稚阴未长” , 加之肝肾阴虚 , “阴虚则热” , 所以阳亢躁动的表现更明显 。治疗上述症状可以应用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功效的方剂 , 如杞菊地黄丸等地黄丸之类的方药加减一些宁心安神定志的药物 。
中医辨证分析 , 肝肾阴虚只是多动症常见的一种 , 此外还可以辨为心脾两虚、痰火内扰等证型 。所以上段所举之例并不是治疗这种疾病的万能神药 。
多动症患儿的康复需要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所以 , 家长们除了寻医问药之外 , 还要对孩子无意识“不听话”的表现保持耐心、恒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