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节的风俗 古代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古代端午节的风俗 古代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文章插图
1、食枭羹 。枭就是猫头鹰,因长相欠佳、叫声凄厉,被人们视为不详的象征 。古籍中又多有猫头鹰长大后会吃掉自己的母亲的记载,于是在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古代,猫头鹰与另一种食父母的猛兽“破獍”就成为了大反派,二者并称“枭獍”,是古代恶人的代称 。
从汉代开始,皇帝在端午节于宫中宴请群臣时,就把枭做成羹汤赐给群臣食用 。直到宋朝,这种习俗依然流行于宫廷 。
【古代端午节的风俗 古代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吃枭羹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寓意将不忠不孝之人从皇帝身边驱除,借此弘扬儒家忠孝观念 。也因此,这个习俗也被局限于宫廷,并未流传至民间 。
2、饮菖蒲酒 。端午节时,古人还会饮菖蒲酒和雄黄酒 。这两种酒均性温,能够驱除蚊虫、预防疾病,因此在端午节饮菖蒲酒、雄黄酒在民间很是流行 。《白蛇传》中白素贞饮雄黄酒后显出原形的故事,也在侧面反映了这个习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