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本 期 导 读
香药同源 , 品香养生 , 值得你一辈子追求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中国用香的历史
古人认为 , 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 , 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 。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 , 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 。
从古至今 , 香被赋予了很多文化意义 , 常常被比喻为一种高尚的品德 , 但其自身的功效并未因此而被忽略 。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 , 用兰、惠烹肉 , 用桂、椒浸制酒 , 用兰草、白芷做香汤沐浴 , 用辛夷和白芷点缀门楣 。
而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活动更把这种气味疗法推广成为「全民运动」 。
端午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 , 杀死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去除夏季疾病的病源 , 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存的毒素 。
《黄帝内经》在消渴(糖尿病)的治疗中提到过「治之以兰 , 除陈气也」 。说的是用兰的芳香之气祛除陈久湿热之气、健脾开运 。
汉初《神农本草经》时 , 书中已经记载了当时人们用麝香辟邪、用白芷润泽肤色、用蘼芜治疗咳逆等多种香疗方法 。
……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把香的各种日常应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 让我们窥探到古人用香的极致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古人把香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沐香汤、饮香茶、吃香食、熏香衣……由内至外的长期薰染 , 让身体也充满香气 。
还记得《还珠格格》的香妃吗?遍身香气的她 , 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到很多蝴蝶 。
这位妃子 , 来自维吾尔族 , 因遍体生香、娇美无比而深受宠爱 , 乾隆赐名为香妃 。据考证 , 香妃的体香未必是与生俱来 , 而是后天养成的 。
古代西域阿拉伯人善用香药 , 东传中日韩 , 西播欧罗巴 , 举世风靡 。香妃的体香极可能就是因长期服食阿拉伯医方香药而形成 。
时至今日 , 香药已进入医疗、香料食品 , 护肤品等领域 。尤其在养生、护肤方面 , 香药有其独到的功效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香药同源 , 香与中医中药
中医学认为 , 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 , 香气养生具有形神兼顾的特点 , 可以养神、固精、调气 。
中医对香药也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整理 , 总结出了不同生长部位的香药与人体经脉器官的关系 , 以及香药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等性 。
《本草纲目》认为 , 植物性的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 。
一般来说 , 位于上者 , 如花、叶、果多轻薄 , 气味散发快 , 清爽提神 , 但穿透性不强 , 传播距离短 , 留香时间短 。
而越往下者 , 如植物的根部、树干 , 气味越厚重沉郁 , 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 , 如檀香、沉香 , 安神、镇静的作用更强 , 香气穿透性强 , 很远都能闻到 , 而且留香时间长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香料有芳香药性之说 , 清代《非烟香法》作者董说集用香之大成 , 总结出香药的性味归经:
香近于甘者 , 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于辛者 , 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于咸者 , 皆扶脾而走肾;
香近于酸者 , 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于苦者 , 皆扶肾而走心 。
有学者归纳香药之功有十一: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1.气香入脾 , 悦脾 , 醒脾;
2.气香开胃 , 行胃气;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3.气香透心;
4.气香透骨 , 透腹;
5.气香入络 , 透络 , 清络;
6.气香利窍 , 宣窍 , 开窍;
7.芳香燥湿化浊 , 开郁;
8.芳香辟秽 , 逐秽 , 透邪;
9.气香主散 , 能散邪 , 能泄气;
10.气香上行 , 增进饮食 , 开发胸肺之气而宽畅胸膈 , 能引清阳之气而止痛;
11.气香能安和五脏 , 温养脏腑 , 调和卫气 , 宣通气机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香 气 养 生
香气之所以具备养生功效 , 主要原因与香气的来源——香药和人体吸收香气的功能有关 。
肺开窍于鼻 , 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 , 肺气畅达 , 则鼻能知香臭 。
「十二经脉 , 三百六十五络 ,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
鼻子是香药与人体的桥梁 。呼吸之间 , 香气可以通过鼻子游走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 。
而且 , 《疡医大全》中认为 , 「鼻居面中 , 一身之血运 。」
《非烟香法》作者董说也认为 , 「养生不可无香 , 香为之用 , 调其外气 , 适其缓急 , 补阙而拾遗 , 长而佐短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除鼻子外 , 人体的皮肤、穴位等也是香气与人体沟通的桥梁 。
在医药资源匮乏的远古时期 , 香气治病养生的功能已经很受古人所重视 。
闻香以养鼻 , 用艾叶菖蒲沐浴防病 , 佩戴香囊除疾修身 。《非烟香法》中还记载 , 烧兜木香 , 可去恶气、除病疫 。
远在汉武帝时代 , 烧兜木香 , 将烧完的粉末涂抹在宫廷的门上 , 香气可以传播百里 。
当时关中地区传染病盛行 , 死去的人互相枕着堆在一起 , 烧了这个香 , 疫情就停止了 。
《洞冥记》中记载的熏肌香 , 用以「熏人肌骨 , 至老不病 。」
也正是由于香疗在养生中的应用 , 香品制作逐渐发展出一套养生原则:
随着节气时令的变化 , 增减香药品种用量 , 立春时香中可加入苍术;雨水时添加解郁安神的合欢花;惊蛰时加入当归降火气润肠道……
香气虽有养生治病的功效 , 但是要使香气成为良药 , 学会用香养生治病 , 不仅是平时闻一闻这么简单 。
这就要考究到「和香」 , 香药经配伍和炮制 , 就是「和香」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在中国 , 和香自古以来就是用香的主流 。
香药集天地之灵气 , 草木之精华 , 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使的用料 , 将各种香材配伍调和 , 使气味和谐 , 香气丰满、穿透力强 , 洋溢着神秘的生命力 。
传统和香在汉代即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较为成熟的体系 , 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 , 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 。
有些香药协同而和能增强原有的功效 , 有些香药可以抑制另外一些香药的偏性 。这与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功用相当 。
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 , 以及择时、择地 , 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 , 达到「无不参三才而运之」的要求 , 最终炮制出「致中和」的香品 , 达到让用香之人阴阳和、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经脉畅通的效果 。
故中国传统香被称为「和香」而传承至今 。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文章插图
香文化应该回归生活
提及香文化 , 更为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香道」 , 而中国香 , 则普遍认为是礼佛用的香 。
其实 , 中国的香文化我们更愿意称为「香事」 。
「香事」 , 顾名思义 , 就是香的人和事 , 也就是熏香之事 。
中国香事从来不是高高在上 , 玄之又玄的 。我们提倡的是「生活香事」 , 也就是香事本源于生活 , 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
而日本香道以心性修持为用 , 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 , 把用香上升为「道」 , 形式过于拘泥 , 且日本的「道」与中国的「道」 , 不是一个概念 。
那么 , 对于一个对香事不了解的人来说 , 如果想要研习香事 , 应该怎样入门呢?
我们提倡生活香事化 , 香事生活化 。一言蔽之 , 就是过上香生活 。
【 互动 】
你最期待香在生活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