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石达开之所以不走泸定桥,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边,他唯一的选择只有安顺场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01,石达开的出走,以及他为何要去四川 。
1856年九月,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天王洪秀全为了夺回大权,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东王杨秀清 。
韦昌辉、石达开与杨秀清都有矛盾,但石达开当时人在前线,无法及时赶回,韦昌辉便率军进入天京,将杨秀清诛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杨秀清手下一万余人,以及两万余平民 。
不久后,石达开也抵达了天京,他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却认为他偏袒杨秀清,两人因此产生矛盾 。
韦昌辉决定对石达开下手,于是派人抓捕石达开,但石达开逃出了天京,他便将石达开全家都给杀死了 。
石达开得知消息后,便起兵攻打天京,韦昌辉狗急跳墙,竟然派人攻打天王府,但被洪秀全的手下抵挡住了 。
很快,石达开就攻入天京,将韦昌辉给抓住了,洪秀全下令将韦昌辉处死,一同被杀的还有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原本,石达开全家被杀,换做别人,他肯定要杀掉韦昌辉全家的,但他出于大局考虑,并没有牵连别人,尤其是韦昌辉的家属,他都予以善待 。
石达开再次进入天京,被诸将称之为义王,洪秀全权衡利弊,便让他主持军政,在随后半年多时间里,他对外部署防务,对内安抚人心,并在重用陈秀成、李秀成等人,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
就这样,在石达开的主持下,天京事变造成的恶劣影响被平息,但让他想不到的是,随着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却遭到了洪秀全的猜忌 。
洪秀全担心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便册封自己的两个兄弟为王,对石达开进行牵制,甚至意图谋害石达开 。
石达开见自己处境不妙,为了不让内讧再次爆发,他便第二次逃出天京,紧急前往安庆,时间是在1857年5月 。
历史上,关于石达开出走之谜,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自保的因素存在,也他有对洪秀全不思进取只图自保的不满,总之他在天京实在待不下去了 。
不过,关于石达开出走后带走了多少人,其实并不能用釜底抽薪来形容,他其实只带走了亲信部众几千人而已,只不过后来很多人脱离洪秀全去投奔他,他这才有了数万人马 。
但是,石达开的出走,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是很大的,造成了内部的分裂,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意识到他并不是为了权力才留在天京的,为此曾写信给他,让他回天京继续主持大局,但他并不相信洪秀全,因此没有回去 。
在脱离洪秀全之后,石达开决定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征战,但这不代表他不是太平天国成员了,为此他决定以“通军主将”的名义,继续领导诸将作战 。
并且,石达开还制定了具体的作战策略,他决定先去江西、安徽解救被围困的太平军,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他的旧部,是忠心于他的 。
但是,由于石达开没有船只,无法渡过赣江,因此救援计划失败,无奈之下他就改变策略,准备联合杨辅清等人进攻浙江和福建,以此开辟新的根据地 。
石达开的想法是好的,但清廷的行动也很迅速,为了守住浙江这块财税之地,清廷调集了各路人马增援,还将在家丁忧的曾国藩夺情起复,重新担任湘军统制 。
石达开进入浙江之后,取得了很多胜利,但很快石达开就意识到,由于后方无人接应,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了 。
与此同时,由于石达开出走,清军继续展开对天京的围困,陈玉成等救援天京的部队,多次战败于清军,天京形势急转直下 。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削去了两个哥哥的王爵,再次恳请石达开救援天京,但石达开并不愿意与洪秀全和解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不过,石达开也而不愿意看到天京被攻克,为此他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再次联合杨辅清攻打福建等地,以此来牵制清军,然后建立根据地,打通与天京的通道,从而确保天京的安全 。
在石达开的攻打之下,清廷确实投入了大量主力,这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不过,石达开始终无法在福建立足,原因还在于洪秀全再给他使绊子 。
原来,洪秀全几次请石达开回去,石达开都拒绝,他便认为石达开确实是叛徒,为了削弱石达开的实力,他下令册封杨辅清为木王,使得杨辅清在1858年与石达开分道扬镳 。
没了杨辅清的支援,石达开即便在福建等地不断取得胜利,但始终无法建立根据地,他便再次改变战略思路,准备攻打湖南,再由湖北进入四川,在四川开辟新的根据地 。
1859年春,石达开率军进入湖南腹地,攻打湘军的老巢宝庆,当时湘军正准备分三路大军进攻安庆,得知石达开正在攻打宝庆,便火速驰援宝庆 。
最终,石达开终究因为孤立无援,没有成功攻下宝庆,他无奈之下只得退到广西休整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虽然没有攻下宝庆,但进入四川的战略目的不能变,为什么是四川呢?
其实,这就要说到石达开的私心了,之前他一直东南各省活动,要么取法取得进展,要么被洪秀全派人摘了桃子 。
那个时候,洪秀全已经通过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逐渐站稳了脚跟,他虽然在石达开的掩护下不断取得胜利,但他并不打算让石达开生存下去,为此多次对石达开釜底抽薪,不让任何人支援石达开,还派人与石达开抢地盘 。
也就是说,石达开在东南各省的活动,是没有任何成果的,攻打湖南湘军老巢也以失败告终,为此他不得不选择一个太平军无法染指的地方,作为自己割据的根据地 。
四川,很显然是个很合适的选择,这里是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得到这个地方的人,只要善于经营,是可以独立的 。
当然了,石达开的手下将士们,大多都是奉太平天国为主的,他如何收服这些人,是他面临的大问题 。
最终,石达开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刚进入广西的时候,对部下们撒谎说,他有天王的圣旨,让他在广西招兵买马,这样就有数万将士愿意跟随他了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在攻下广西庆远府之后,石达开就仿照太平天国,设置了各种机构和官职,然后大封诸将,以此收买人心 。
当然了,诸将也逐渐看出了石达开想要自立为王的意图,因此很多人反对,但石达开坚持己见 。
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将士脱离石达开,这些人一部分投靠了洪秀全,一部分解甲归田,还有一部分人感到前途渺茫,从而投降了清廷 。
到了1860年的时候,石达开的部下几乎损失殆尽了,只剩下了数千人,回到了他出走天京时候的景象 。
这个时候的石达开,可以说是心灰意冷的,一度产生了退隐的想法,但后来他重整振作,准备联合广西的大成国(也是一股起义军),一起攻入四川 。
但是,让石达开想不到的是,大成国首领陈开在前往与他汇合的时候,意外遭到清军逮捕,之后大成国将士大部被杀,只有少部分人逃走 。
石达开见广西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于是收拾了大成国的残部,先是进入湖北,然后转战川黔滇三省,期间四进四出四川,最终于1863年四月渡过金沙江,突破了清军在长江的防线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当年五月,石达开来到安顺场附近,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腹地,继而占领成都,建立以成都为中心的根据地 。
但是,石达开却在大渡河栽了跟头,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大渡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石达开只能望水兴叹,不久后又被清军包围 。
在清将骆秉章的招降下,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同意了所有投降条件,但骆秉章事后反悔,不但将他抓捕,还杀掉他大部分手下,只有少数老幼被放走 。
02,石达开为了放着泸定桥不走,非要走安顺场呢?
有人说,石达开根本不知道泸定桥,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泸定桥,早在康熙年间就修建完成了,之后一直在使用,长达两百余年,但凡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石达开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只不过,泸定桥不同于一般的桥,它是由几十根大铁链子组成的,铁链子上铺满模木板,方面人或物通过,由于桥身会晃动,不太好走罢了 。
石达开之所以不走泸定桥,而是走安顺场,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泸定桥的存在,而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石达开的进军路线上,安顺场是他首先抵达的地方,并且对岸并无清军,而泸定桥距离还有很远,并不是首要选择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前文提到过,石达开在抵达大渡河之前,曾四进四出过四川,这主要是因为他遭遇了清军围堵 。
最终,石达开过金沙江,走宁远过冕宁这才抵达紫打地,也就是安顺场,也就是说安顺场是石达开来到大渡河边的第一个地方 。
从战略角度而言,为了摆脱清军追击,从而尽快进入四川腹地,石达开决定从安顺场渡河是没有问题的,况且经过侦查,河对面并没有清军的踪迹 。
当然了,安顺场是没有桥的,为此石达开在抵达安顺场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人马修建船筏,准备第二天渡河 。
至于说泸定桥,距离实在太远了,从安顺场过去还得走一百五十公里,这会极大增加队伍遭遇清军围堵的风险,当然不是首要选择了 。
只不过,石达开的运气很不好,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而且连续下了三天,大渡河经历了百年难遇的涨水,导致大军无法渡河 。
由于无法渡河,导致大军停留的时间太长,结果清军追了上来,将石达开所部给围了起来,所以石达开在三面围困的情况下只得投降 。
那么,有人就要说了,为何石达开不在确定无法渡河的第一时间,去泸定桥渡河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第二,去泸定桥只是理论上的可能,现实是很难办到的 。
前文说到,泸定桥距离安顺场一百多公里,并且石达开抵达安顺场的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第二天他让人渡河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渡河 。
安顺场在下暴雨,位于上游的泸定桥所在地也是如此,事实上滚滚洪水就是从上游流下来的,这才导致水位大涨 。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根本无法在滚滚洪水的大渡河边进军,即便是不走大渡河边,冒着大雨进军也是不现实的 。
尤其是,石达开的军队中有大量老弱病残,以及受伤的大成国士兵,他不可能丢下这些人,带着建康的士兵去泸定桥 。
退一步讲,石达开如果丢下老弱病残而走,在大暴雨中急行军一百五十公里,等到抵达泸定桥的时候,将士们也没什么力气了,如何制造船筏渡河,遇到清军又怎么办?
事实上,那时候清军将领骆秉章已经知道石达开去往安顺场了,为此他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组织人马沿着大渡河埋伏起来,另一方面率军直奔安顺场,并在大渡河对岸进行夹击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负责埋伏的清军,根据骆秉章的回忆录,是清军唐友耕所部,他就在安顺场去往泸定桥的半路上等着石达开,只要石达开一到,他就以逸待劳,将其全歼 。
如果石达开要去泸定桥,必定要派人探路,这样就会知道唐友耕已经埋伏在半路上,那他也不可能再去泸定桥了 。
所以,无论从天气而言,还是战略来说,石达开都不具备放弃安顺场,直奔泸定桥的条件,他只能等大雨停下来了再渡河,只不过清军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就在第三天将他包饺子了 。
不过,虽然石达开被包饺子了,他其实还是有机会的,这就要说一下清军的构成了,其中有一股力量原本是可以为石达开所用的,只可以被他自己给搞砸了 。
第三,石达开最后的机会,土司王应元,结果被他推向了清军这一边 。
安顺场所在的地理位置,注定石达开除了沿大渡河南上或北下之外,还可以越过大渡河的支流松林河,从而逃出清军的包围圈 。
但是,松林河对面驻扎的却是彝族土司王应元,当初石达开在去往大渡河的时候,对当地彝人不怎么尊重,许多将士烧杀抢掠,欺凌彝人,让王应元十分恼火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甚至,有些彝人因为不愿因为石达开带路,而遭到石达开部下的残忍杀害,这就让王应元对对他更加没有好感了 。
这其实是石达开在战略上的巨大失误,但骆秉章却意识到了王应元的作用,他在石达开抵达安顺场之后不久,就写信给王应元,许诺只要击败石达开,所得财物归王应元所有,王应元欣然答应 。
随着王应元倒向清廷,石达开的处境就很不妙了,他在安顺场唯一的出路没有了,只能眼看着自己被包饺子 。
事实上,在第四天的时候,石达开曾试图渡过松林河,但被王应元的土炮给轰了回来,并且清军接应王应元的军队也很快到位了,这样石达开就更加无法渡过松林河了 。
在无法渡过松林河的情况下,石达开只能冒险强渡大渡河了,但他不知道河对面清军已经就位 。
这个时候,骆秉章玩了个心眼,他让河对面的清军隐蔽起来,等到石达开渡河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令开枪开炮,导致石达开所部损失惨重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文章插图
无奈之下,石达开只得放弃渡河,安营扎寨休整,骆秉章又开始玩心眼了,他派遣王松林去找石达开谈判,石达开提出以投降作为条件,换取全军性命,王松林假装答应 。
等到石达开投降之后,骆秉章立马变脸,先是将石达开逮捕,继而将其部众四千收编,不愿意被收编的近两千人,则在当天晚上被骆秉章派人屠杀,最后只有两三百老幼存活 。
当年六月,石达开也被清军当众处以凌迟之刑,这是清廷对待太平天国将领的一贯做法 。
总结起来说,石达开之所有走安顺场,而不通过泸定桥渡河,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这一边,他的失败是许多偶然造成的必然,多年之后红军在一定程度上汲取的他的教训,上演了一处逃出生天的精彩故事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太平天国尔虞我诈,争权夺理,互相攻击,互相残杀,导致太平天国衰落 。石达开在天京之变后,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离家出走,带走一些精锐将士,严重削弱了太平军力量 。石达开带领一部分将士颠沛流离,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生活 。还要和清军作战 。清军前追后堵,十面埋伏,等石达开钻进跳进陷阱包围圈 。清军套路深,石达开想在大渡河泸定挢通过,难上加难,很难,还十分难 。本来,石达开能凭借军事才能,能力,完全能安全通过大渡河的 。由于石达开老婆生孩子,大摆宴席,庆贺三天三夜 。本是晴天的好日子,转眼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水流湍急 。石达开因小失大 。兵贵神速,争分夺秒,和敌人争抢时间和胜利,抓住上天恩赐,恩惠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机遇,才能逢凶化吉,也才能打胜仗 。石达开应在清军没察觉,土司没布防,清军大队人马还没赶到,包围还没形成,抓住良好契机,趁天气晴朗,河水跌落不深,游过松林河,强渡大渡河,这才有石达开的大有作为和美好未来 。石达开被胜利充昏了头脑,为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大摆宴席庆贺三天三夜 。石达开一错再错,坐失战机,才有石达开彻彻底底,彻头彻尾的军事失败 。还由于石达开军队军纪不严,欺男霸女,强抢民女 。又如同土匪流寇没一点差别,区别,疯狂,掠夺抢夺民众粮食,造成军纪败坏没战斗力,得罪了当地少数民族和土司 。石达开在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在内外交困下,身心交粹,想法太天真,对清军抱有幻想 。石达开投降清军,被凌迟处死的极刑,其手下的太平军将士全部缴械投降后被坑杀,谋杀 。至此,石达开和手下将士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无法突出重围,全军覆灭,全部葬身于汹涌澎湃又凶险的大渡河 。黄常成,重庆市忠县金鸡镇狮王村五组人,写于广东深圳松岗镇燕罗工业区鹏辉达工业园家一家又家富美工厂,写于2020年2月11日早上4点到4点50分,一口气写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