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是可避免或者创造条件避免的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贺晶教授在“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进展”会议上做了《产后出血分级管理和临床策略》的报告,详细讲述了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从而降低产妇死亡率 。

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任何可引起潜在的血液动力学紊乱的血液丢失都可以认为是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
贺教授强调,临床估计血液丢失量经常是不准确的;分娩时都可能面临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贫血患者对中等量的出血就非常敏感;绝大多数的产后出血是可以预防的 。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贺晶教授
既然如此,如何进行评估做到早期预防 ,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该如何处理,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产前评估: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注:评分>5分 发病率升高,评分>7分 预测值100%
危险评估:不可忽视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出血程度判断: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除了正确评估以外,产后出血的临床思维也极其重要 , 可以帮助你快速做出处理 。
预警期:一级急救方案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 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宫缩剂 , 特别警惕高危出血者;钳夹和切断脐带后适度牵引,然后进行子宫按摩 。当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且出血尚未控制时,需要及时求助并积极沟通;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给予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积极寻找病因并处理 。
在观察产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病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现需要着重记录 。注意子宫高度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是否有宫腔积血 。特别注意使用药物的前后顺序 。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处理期:二级急救方案
出血量超过500ml,出血还未完全得到控制,需要积极进行二级预防 。做好保暖措施,检测患者精神状态、皮温及色泽、生命体征、尿量、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出血量,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检查心肝肾功能 。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处理 。做好家属沟通安抚工作 。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二级急救方案流程图)
危重期:三级急救方案
当产后出血量≥1500ml时,血压严重下降,神志改变,心率>120次/分 , 呼吸>24次/分,少尿或无尿 。此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助抢救,继续抗休克和病因治疗 。如有必要且条件允许时进行合理转诊 。早期输血及止血复苏 。呼吸及容量管理,DIC的治疗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积极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 , 同时,注意重要脏器(心、脑、肺、肾等)的保护 。同时,进行重症监护 。

这样做,或许可避免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

文章插图
(三级急救方案流程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