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脂肪肝?

脂肪肝以右肋疼痛、不适、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属中医“胁痛”、“肝着”、“肝壅”“痰浊”、“淤血”等范畴 。祖国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肝脏以痰湿内停、淤阻气滞为主要病机 。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等致病 。病位主要在肝脏,涉及脾、胃、胆 。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淤血、气滞 。病性属本虚标实证 。在本为气虚 , 主要见肝气虚、脾气虚 。在标为湿热、痰饮、淤血、气滞,且多兼夹出现 。临证治疗宜标本兼治,以确定祛邪扶正为主 。
中医药学使我们祖国伟大的医学宝库 , 中医药治疗慢性脂肪性肝疾患的最大优点是多靶点、全方面作用且不良反应?。蚨哂泄惴旱挠τ煤涂⑶熬?。但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疗效确切,可适用于各种脂肪肝的中药方剂 。一些在广告上介绍的所谓治疗脂肪肝的特效中成药的效果并不可靠 , 这些药方均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此外,长期大剂量服用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也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药源性疾病 , 因此,切忌对患者进行“中药无毒”的误导 。
临床上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主要有下列几种辨证与分型方法 。
(1)肝郁气滞型:胁肋胀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 有时嗳气 , 肝脏肿大或不大,乳房胀痛,脘闷食少,舌质淡,苔白 , 脉弦 , 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治宜舒肝解郁,理气活血 。
(2)气血淤阻型:肝脏肿大,胁下刺痛 , 痛处固定 , 肝区疼痛拒按 , 面颈部可见赤丝血缕,舌质暗,边有淤斑、淤点,脉细涩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
(3)痰湿内阻型:肝脾肿大不适 , 疼痛不明显,痰多咳嗽,胸部满闷,脘腹胀满 , 恶心欲吐,舌质淡,苔白 , 脉弦滑 。治宜化痰祛湿,理气降脂 。
(4)脾气虚弱型:精神萎靡,面目虚浮 , 气短乏力 , 饮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大便稀溏不成形,舌质淡,脉细弱 。治宜健脾益气 , 化浊降脂 。
(5)肝肾阴虚型:右胁隐痛,头昏耳鸣,腰酸乏力,手足心热 , 口干 , 体形偏瘦,舌质红,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
(6)肝经湿热型:胁肋胀痛 , 口干且苦,尿黄,大便不调或有黄疸,心烦易怒,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宜清肝化湿,降脂泻浊 。
(7)痰淤交阻型:长期酗酒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 肝脏肿大,质地较硬,肝区疼痛或压痛明显,苔淡黄,脉弦数 。治宜解酒祛脂 , 化痰破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