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危言耸听 正确吃腌菜不会致癌

爱吃腌菜会致癌?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食品专家认为人们对于“腌菜致癌”的有四大误区,并非所有的腌菜都会有致癌的风险,究竟腌菜要多久才能安全食用?
误解一:盐腌菜、暴腌菜、酱菜、泡菜、酸菜和韩式泡菜都是一回事
尽管这些食品都归《GB 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范围管理,但是其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险也不一样 。多项研究证明 , 由于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低的 。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 。需要酱制数个月的酱菜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 。只有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问题 。
【切莫危言耸听 正确吃腌菜不会致癌】遗憾的是 , 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喜欢大量吃暴腌菜,还有很多居民喜欢自己把蔬菜切碎 , 加点盐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几天,做脆口小菜吃 。实际上这也是暴腌菜的变种 , 是不太安全的 。很多调查发现 , 吃制作不当的腌菜,与胃癌、食道癌的高发的确存在关联,而且在样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
误解二:正规厂家的产品和小作坊产品的安全性是一样的
目前食品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差异甚大 。少数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做到用人工选择过的安全菌种来接种,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从而保证产品的亚硝酸盐不超标 。还有一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传统工艺,腌制、酱制和发酵时间超过三周,甚至达到几个月之久,也会避免亚硝酸盐超标问题 。从现有检测报道来看 , 正规企业产品的亚硝酸盐超标现象只是少数 。
然而 , 部分小作坊、个人制作的腌菜、酸菜、泡菜等产品没有质量控制,生产程序混乱 , 无论是菌种、发酵条件、添加剂使用、储藏运输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隐患 , 安全难以保障 。
从以上情况看出 , 我国应当对所有传统食品都制定一个指导性的工艺标准,明确指出生产中的危害控制关键点及具体要求,并系统性地研究食用各种酱腌菜对健康的影响 。这方面可以向韩国泡菜学习,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制作西式泡菜的管理经验 。消费者应当优先选择正规企业的产品 , 或按规范程序自行制作 。
误解三:亚硝酸盐不超标的腌菜就一定能合格
按照目前我国对酱腌菜类食品的抽查检测结果 , 正规企业酱腌菜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添加剂超标,比如防腐剂超标、糖精超标、亚硫酸盐超标等 。
为了少放点盐避免口味过咸,同时又避免微生物过度生长 , 企业往往会加入防腐剂;
为了改善风味 , 可能加入糖精;
为了让颜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或放一点色素等 。
相比于亚硝酸盐,这些物质毒性都很小 , 但毕竟超过国家标准就是不合格产品 。
这里要说明的是,放入少量姜黄色素或红曲色素是无害的,它们都属于天然色素 , 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
误解四:如果酱腌菜的所有指标都合格,就可以放心多吃了
无论酱腌菜如何优质 , 它们毕竟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较大损失,故而不能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相当 。
这里要解释的是,酱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也可以产生少量B族维生素,故而卫生合格的酱腌菜并非一无可取 。
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食用酱腌菜,少量吃一点作为开胃食品是无妨的,但如果用它作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鲜蔬菜,就不妥当了 。特别是慢性病人和少年儿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鲜蔬菜来预防疾病或促进生长 , 并养成口味清淡的良好膳食习惯,故不宜多吃酱腌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