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律不齐怎么办

无论是先天产生的还是后天产生的,心律不齐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而且现在由于工作狂人越来越多的出现,他们只要一遇到工作上的事就会忘乎所以,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出现了,心慌心律不齐都有,那么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今天我就在这里给大家支一些招 。
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 , 瘀热互结证
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 , 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 , 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
药方:四参饮加味 。太子参20g , 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 , 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远志12g , 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2g,回心草12g , 甘草6g 。
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龟甲、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兼心脉瘀阻 , 胸闷刺痛,舌有瘀点者,重用丹参,加三七末(冲服)活血通脉 。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 清心安神 。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 , 心络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 , 神倦懒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 , 脉细弱或结或促 。口服,一次2粒,3次/日 。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 。口服 , 一次9g , 3次/日 。生脉/参脉针,益气养阴,止渴固脱,敛汗生脉 。用于气虚津亏 , 气阴两伤之心悸 , 脉虚无力,汗多口渴,舌红少津,脉虚软或弦细数或结、代等症 。40-60ml,静点 , 日1次 。
2、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象弦滑 。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2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2g,茯神15g,丹参20g,甘草6g 。
热象明显 , 加黄芩、山栀、莲子心清心泻火;大便秘结,加全瓜蒌、大黄化痰通腑;惊悸不安加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镇心安神;火郁伤阴加生地黄、麦冬、玉竹、生百合养阴清热 。
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 , 清热化痰 , 用于症见心悸 , 胸闷烦躁 , 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者 。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60滴/分内,一日1次 。
3、心神不宁证
症状:心悸怔忡,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
治法:养心安神,镇惊定悸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先煎)、节菖蒲12g、太子参(党参)24g、远志10g、炙甘草12g 。
方中通常用太子参或党参 , 气虚较重者可改用人参,阴虚较重者可用西洋参 。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黄芪、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适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气健脾止泻 。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气健脾开胃 。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种应用 。安神补心丸,养心安神 。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口服,15丸,3次/日 。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口服 , 6g,2次/日 。
【心慌心律不齐怎么办】这些都是一些实用的中医疗法,汇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希望能够对各位的心慌心律不齐的毛病有帮助 。不过任何医药资讯和建议都代替不了专业医生的诊断 , 所以发现问题后也希望大家能够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 早日恢复健康的身体,不再出现这类的小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