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是大多人感觉到陌生的一种疾病,如果人们正面临这个疾病的困扰,而却不知道这个疾病是什么的话,那么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性质就打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反复的出现在人们的心中,特别是一些老人,上了年纪后容易患病 的几率更高了 ,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充血性心力衰竭到底是指什么?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 ,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其特点是左室肥厚或扩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可以有显著变化 , 也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 。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会不断加重 。
治疗
监测药物反应: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1)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 , 早期很难完全停药 。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 。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3g/天) 。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 , 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 。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 。
(3)ACEI(或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 。
(4)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min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
心衰本身的治疗
(1)休息和限制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的重要措施之一 , 但休息的程度应视心衰轻重而定 。心功能轻度降低者,可允许做一些轻度活动或从事一些轻便工作;反之,若心功能不全属于Ⅲ~Ⅳ级者,则应限制活动 , 甚至卧床休息 。急性左心衰宜采取半坐卧位 。但长期卧床休息易发生静脉血栓、肢体失用性萎缩、食欲减退等症状 。因此待病情改善后应鼓励病人作轻度活动,做到动静结合才有利于康复 。必须指出,休息不仅仅是肉体上休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脑力上休息,对焦虑不安、失眠者可给予镇静药 , 如地西泮(安定,5mg)、硝西泮(nitrazepam硝基安定,5~10mg)、艾司唑仑(estazolam舒乐安定,1~2mg)等 , 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心理治疗 。
(2)限制水、钠摄入:心衰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和少吃多餐 , 食物应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并注意热量平衡 。对于肥胖冠心病者宜低热量、低脂饮食 , 适当减肥 。长期营养不良的慢性病者,则要保证营养,增强体质 。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对消除水肿有效 。轻度心衰每天氯化钠摄入应控制在5g左右,中度心衰者为2.5g,重度者为1.5g , 必要时采取戒盐饮食 。但严格戒盐往往会影响病人食欲,必须全面考虑利弊 。若能每周测体重1次,对发现隐性水肿和调节钠盐摄入量颇有帮助 。在限钠情况下,一般水分可不加限制,但重度心衰、明显水肿者,每天水分摄入应控制在2000ml左右 。
(3)利尿药的应用:经适当限制水、钠摄入仍有水肿者,可应用利尿药,它不仅可以消肿 , 且可减少血容量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利尿药还能降低动脉血压而减轻心脏前负荷 , 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体、肺循环的淤血症状和心功能 。此外,醛固酮拮抗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尚能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脏重塑作用 。
以上我们介绍了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知识 , 大家在了解了之后就可以做好相应的处理和改善了,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记得合理的给自己调节饮食,做好心脏保护的自我意识,而以上 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这个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如果自己家里面有老人,而患上这个疾病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的采用以上方法来对症的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