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哺乳的误区有哪些

妈妈要多吃才能奶水多又有营养,母乳妈妈经常听到的话:“你一定要多吃 , 不多吃怎么可能奶水多,不多吃你的奶水怎么可能会有营养?”
辟谣:
乳汁的产生跟妈妈的饮食没有太大的关系,循证医学发现并没有明确的能够发奶或者回奶的食物 。
而乳汁产生的原理告诉我们,要乳汁产生的多就要让乳汁排出的多 , 也就是多让宝宝吸,或者多用吸奶器吸、手挤奶等方式让乳汁移出 。为什么产后多吸就会让乳汁多?
而母乳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 , 跟母亲的饮食没有关系,比如: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钙、磷、镁、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 。
跟妈妈饮食有关系的营养元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硒和碘等 。影响母乳量和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但这些营养元素在乳汁中的含量变化并不会特别大 。
这是因为妈妈饮食只是泌乳细胞获取营养和能量的一个来源 , 如果饮食中不足,泌乳细胞还会从妈妈身体中获取营养和能量,所以如果妈妈饮食不够均衡 , 影响更多的其实是妈妈自身 。
总结一下,除非妈妈极度营养不良,否则不会影响到乳汁的质和量 。奶是靠宝宝吃出来的 , 而不是妈妈吃出来的 。
宝宝体重增长不好就要加奶粉
中国人喜欢大胖小子,在小区溜娃,最喜欢比谁**宝长得重就说这**宝养的好 。
对于长的不胖的自家娃,总觉得妈妈奶水不足或者没营养,总想给宝宝加奶粉 。
另外,很多妈妈在带宝宝去做儿保的时候 , 可能还会被医生说宝宝的体重增长太慢,需要加奶粉 。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
辟谣:
很多医生说宝宝增长太慢,他们其实是以50%的生长曲线来判断宝宝的发育情况,如果宝宝的生长曲线没有达到50% , 就认为宝宝的生长慢 。
然而事实上我们用WHO的生长曲线,只要宝宝的生长曲线在3%到97%之间,而且一直沿着自己的生长曲线增长,就说明宝宝的生长是正常的 。
另外,如果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现体重真的不达标 , 低于3%的生长曲线或者下降两条百分位线,那首先要评估和改善母乳喂养技巧,而不是就直接加奶粉 。

产后哺乳的误区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自己做母乳喂养咨询个案 , 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宝宝在头几天或者头一个月里面体重增长不理想,但其实都是因为妈妈的母乳喂养方面有些技巧需要改善,我指导妈妈提高了哺乳有效性之后,宝宝吃到的奶量增多了 , 体重也就明显的增加了 。
所以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首先不要把自**宝跟别人家的宝宝比,自己的宝宝有自己的生长曲线 。
只要沿自己的曲线在长就是正常的,如果真的有异常,体重增长不好,那首先需要改善母乳喂养的技巧和状态,而不是贸然加奶粉 , 因为加了奶粉可能会给宝宝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
担心宝宝吃不饱,吸出来瓶喂更保险
很多妈妈会发现 , 在产后头一个多月里面,如果是母乳亲喂,宝宝经常会吃奶吃上很长时间 , 然后没隔多久又要吃 。
因此很多妈妈会认为宝宝可能没吃饱,而选择用吸奶器吸出来瓶喂宝宝,因为这样可以知道宝宝到底吃了多少奶量,而且宝宝可以睡的时间比较长 。
这也是一个误区 。
辟谣:
首先并不能用奶瓶喂养时宝宝能吃的量来代表宝宝需要的奶量 , 因为奶瓶喂养很容易过度喂养 , 吸吮对于宝宝来说很舒服,她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
而过度喂养会使宝宝将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增大,另外奶瓶喂养除了增加妈妈的负担以外,吸出来的母乳在营养方面还有免疫成分方面都没有亲喂的母乳好,而且奶瓶喂养不利于宝宝下颌关节的发育,容易发生牙齿咬合不良等情况 。
其实在产后头一个多月里面,母乳喂养的宝宝就是会频繁的醒来要吃奶,可能一两个小时就会吃一次,这种频繁的醒来其实是有利于预防发生婴儿猝死综合症 。
而且母乳容易消化,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比较短,这也是为了跟新生儿还不是很完善的胃肠道代谢功能相匹配的 。
因为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发育都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新生儿每次不会吃太多,有利于慢慢消化不会增加消化代谢器官的负担 。
在产后头一个多月里 , 母乳喂养的妈妈的确是会非常辛苦,要频繁的喂奶,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善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哺乳的有效性,也会使得哺乳没有那么累 。喂一次奶要1个多小时,怎么破?
母乳妈妈要忌口
很多人说母乳妈妈要忌口,否则会导致宝宝过敏或湿疹 。
我经常会问妈妈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给宝宝添加辅食,会不会因为担心宝宝会对海鲜过敏就不给他吃海鲜?或者担心宝宝对谷类食物过敏而不给他吃谷类?
我们都会先让宝宝尝试各种事物,看如果真的过敏了再回避 , 那母乳妈妈的饮食也是一样的 。
其实哺乳期妈妈没有必要忌口,除了烟和酒以外,不管是辛辣刺激的还是生猛海鲜,都是可以吃的,而咖啡也只要注意量就可以 。
如果妈妈饮食多样化,乳汁里面也会有各种食物的味道 , 会让宝宝能够早期熟悉这些食物的口味,有利于他将来的辅食添加 。
【产后哺乳的误区有哪些】 母乳妈妈本来就很辛苦了 , 一定要对自己好一些,真的没有必要忌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