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正确的卧床姿势

产后恢复该如何正确护理?产后正确的卧床姿势有什么讲究?产后有益身体恢复的食物有哪些?新生命降临后 , 妈妈们兴奋之余也一定要注意身体恢复,尤其是卧床休息必须讲究姿势和方法 。
在孩子分娩的过程中,母亲所承受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并且,往往会由于产道紧小、用力过猛、助产技术不良以及胎儿太大等因素,造成会阴撕裂伤,甚至阴道撕裂等情况 。
产后子宫、脏器、膈肌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子宫要排除恶露,就需要一段恢复期,即常说的坐月子 。
那么 , 为了减少分娩时带来的痛苦,产妇在月子里休息与睡觉时 , 最好该采取什么姿势呢?
产妇卧床休息须讲究姿势方法
产妇卧床休息分平卧、侧卧、仰卧、俯卧、半坐卧、随意卧等 。一般前三天可采取半坐卧;三天后采取右侧卧;后平卧、侧卧、仰卧皆可 。
前三天
中医十分重视产妇产后卧床休息的姿势及其养神的方法 。
主张分娩完毕,不能立即上床睡卧,应先闭目养神,稍坐片刻,再上床背靠被褥,竖足屈膝 , 呈半坐卧状态,不可骤然睡到平卧 。
闭目养神的目的在于消除分娩时的紧张情绪,安定神志 , 解除疲劳 。
半坐卧有助于气血下行、气息下达,利于排除恶露,使膈肌下降 , 子宫及脏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
另外,在半坐卧的同时,还需用手轻轻地揉按腹部 。
具体方法:
以两手掌从心下擀至脐部 , 在脐部停留作旋转式揉按片刻,再下擀至小腹,做旋转式揉按,揉按时间应比在脐部稍长 。
如此反复 , 揉按10 余次,每日2~3 次,可使恶露、瘀血排出;还可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以帮助子宫复位 。
三天之后
最好采取右侧卧的姿势 , 因为这种姿势不但可以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还能缓解产生的疼痛感 。
更重要的是,采取右侧卧的休息姿势 , 可促使恶露的尽快排出,并且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等废物流入伤口 。
当新妈妈采取右侧卧姿势卧床休息时,不至于使产血内积而形成血肿,还可以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一般来说,在孩子出生后的5—7天 , 新妈妈的伤口就会长得较为牢固了 。
这时就可以采取左右轮换的卧位进行休息了,因为这时恶露的排出量大大减少,也很难再流入伤口 。
所以 , 产生新妈妈采取右侧卧位进行睡觉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
产妇产后有益身体恢复的食物

产后正确的卧床姿势

文章插图
芝麻
芝麻富含蛋白质、铁、钙、磷等营养成分,滋补身体,多吃可预防产后钙质流失及便秘,非常适合产妇食用 。
选用黑芝麻要比白芝麻更好 。
牛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D , 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助于产妇健康的恢复以及乳汁分泌 。
产妇每日饮用牛奶250~500毫升为宜 。
面汤
产妇在产褥期可多吃挂面汤或手工切面汤,加上两个鸡蛋或瘦肉丝,再配上适量的西红柿或其他青菜 。
这样既可为产妇补充营养,又有促进泌乳的功效,对母子均有益 。
小米粥小米中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铁、锌、核黄素含量比一般的米、面高 。
可单煮小米或将其与大米合煮 , 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
需要注意的是 ,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产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
鸡蛋
鸡蛋含蛋白质丰富并且利用率高 , 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的脂肪易被吸收,有助于产妇恢复体力 , 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
【产后正确的卧床姿势】 鸡蛋可以做成煮鸡蛋、蛋花汤、蒸蛋羹或打在面汤里等,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
传统习俗中,产妇坐月子时 , 每天至少要吃8~10个鸡蛋;
其实每日进食两三个即可,吃得太多吸收不了,不但浪费,而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
红糖
红糖含铁量比白糖多1倍 , 含钙量比白糖多2倍,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烟酸及微量元素锰和锌等,这些成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营养素 。
另外 , 红糖还能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并有止血的作用,可治疗产后出血 。
产妇在两餐之间饮用适量红糖水,对身体复原很有益处 。
但应注意的是,食用红糖不宜过量 。
一般饮用红糖水不能超过10天 , 时间过长将会增加血性恶露,并且在夏天会使产妇出汗更多而体内少盐 。
以上 。准妈妈们get到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