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快到女高工捐家产 如何消除末日恐慌

由于一部2012电影 , 人们就把电影中的情节联系到生活中 , 眼看2012马上要过去了 , 人们都感到很恐慌,还发生了一些荒唐事,想要知道具体情况吗?马上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世界末日快到女高工捐家产 如何消除末日恐慌】南京市民老罗最近快崩溃了 , 因为妻子蒋某的异常举动,好好的一个家被搅得天翻地覆 。蒋某背着家人,偷偷拿着房产证到中介抵押了100多万元 。面对家人的质问 , 蒋某居然振振有词:2012世界末日马上就来了 , 要赶紧把钱捐掉 。
怪事一桩:
老婆到处借钱
还抵押了家里房子
老罗今年57岁了,是位大学教授,收入不菲 。妻子蒋某54岁,毕业于知名高校,曾是高级工程师刚退休不久 。女儿小罗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这样的家庭理应让人羡慕,遗憾的是 , 最近这段时间,蒋某突然性格大变 。
前一阵子,蒋某的同事给老罗打电话催着还钱 , 老罗这才知道,妻子向同事借了7万元,声称在今年12月25日之前还清 。通过这件事,老罗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蒋某瞒着丈夫和女儿,悄悄将价值近300万元的房子抵押给房屋中介公司,换取104万元,再加上家里的存款 , 应该有200万元左右 。由于老罗不管账 , 家里有多少钱他并不清楚 , 现在一夜之间全都没有了 。
蒋某性格内向,从来不与丈夫和女儿诉说心事 。老罗质问她到底把这些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蒋某就是不回答 。老罗只好找到白下区新街口调解委员会,希望调解员能够帮帮忙 。
荒唐理由:
世界末日快到了
要把所有钱都捐掉
老罗带着妻子和女儿都过来了 , 蒋某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调解员试图问她钱的去向,都被她岔开了话题 。
老罗拿出一把借条,这些都是蒋某写给同事的 。蒋某这时突然开口说话了:“2012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她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将所有的钱都捐给失学儿童 , 让孩子们快活几天 。调解员这才明白,为什么她要把还钱日期定在12月25日,因为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是21日,她根本没还钱打算 。
老罗和女儿面面相觑,妻子好歹也是知识分子,为何会轻信这样的谣言?
忧心忡忡:
该如何让她相信
2012只是个谣言
调解员说,蒋某抵押房产的理由太站不住脚了,建议老罗找到中介公司好好谈谈 。
上周,老罗带着抵押合同找到了中介 , 得知104万元还没到妻子手中,他算是松了口气 。对方听说了蒋某的情况,愿意退回房产证,但必须按合同约定支付10%的违约金,也就是10.4万元 。
老罗又想哭了,现在家里所有的钱都“不知所终” , 女儿还要偿还妻子外借的7万元,上哪儿再去弄这么多钱来?
经多次协调,中介公司愿意让步了,老罗只要付两万元,就可领回房产证 。父女俩暂时安心了,女儿回家筹钱,但她担心,母亲以后还会做出更出格的事 。老罗也是忧心忡忡,不知该怎么说服妻子,所谓“末日”只是谣言 。
相信末日论的,还真不少
人类历史到2012年12月21日便完结?事实上,“世界末日论”在历史中每隔一段日子便会出现,当然 , 从没灵验过 。但有人仍感到惶恐,像蒋某一样做出反常行为的,大有人在 。
及时行乐
木工花光11万积蓄
重庆木工王明今年43岁,最近几年,他在工地上做木工,多年辛苦下来,手上有了11万元积蓄 。
2009年7月初,一个谣言改变了王明的人生,当时他的工友们纷纷传言,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地球将和月球相撞 。王明当真了,想到自己“时日不多” , 干脆不工作了,每天挥霍钱财,想赶在“末日”到来前,花光所有积蓄 。去年女儿出生后,家里积蓄已经花光,妻子忍无可忍 , 带着女儿离家出走,王明这才从自己营造的“末日世界”里醒过来 。
最后疯狂
哥俩辞职去抢劫
19岁的陈某与18岁的张某是姨表兄弟,在浙江温岭市一车床厂工作,上班之余常跑到附近网吧上网消遣 。2009年10月初,他俩上网时,看到一条“2012年地球将要毁灭 , 世界末日就要来临”的信息,信以为真 。两人商量,反正地球就要毁灭了,人生也只有短短的三年了,何不趁早去抢夺钱财潇洒一回 。
陈某和张某辞掉了稳定的工作,疯狂实施飞车抢夺,不到两个月内作案12起 。抢得钱后,两人就去饭店、网吧等场所挥霍潇洒 。同年12月10日晚,两人被警方擒获 。
年轻女子
高楼抛撒财物
2012年9月26日零时许,呼和浩特玉泉区五塔花园内,一名20多岁的女子不停往楼下扔东西,有家用电器 , 还有一些贵重财物 。
民警赶到现场后,设法联系到了该女子的母亲 。凌晨3时许,母亲赶到制止了女儿的疯狂行为 。据了解,该女子有精神病史,当天她在上网时看到一条信息称:2012年世界末日马上来临 , 在末日来临前 , 必须将家中贵重财物扔出屋外,其他的可以付之一炬 。女子听信这条谣言,便做出了抛撒贵重财物的疯狂举动 。
听听专家是怎么辟谣的
紫台专家:
地球真毁灭,要等50亿年后
近年来,“世界末日”一直是热门话题 。电影《2012》中,末日来临的当天,太阳系中的第十大行星与地球相撞 , 引发滔天的洪水,地球陷入一片黑暗 。而这个时间点 , 正是根据玛雅文明的记载:到2012年的这天 , 人类的历史将会定格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UFO专家、行星天文学家王思潮表示,随着《2012》的热映 , 全球掀起一股关于地球末日的讨论热潮 。当太阳从现在的稳定状态过渡到红巨星时,体积会剧烈膨胀,甚至将地球吞没,这才是地球真正意义上的末日,不过,这一切还要再过五十亿年的时间 , 届时人类早已有能力开拓新的星球家园 。事实上,玛雅历法中的2012年只是一个纪年轮回的结束,而并非世界末日 。他认为,对灾难要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要防患于未然,但不必恐慌,更不要杞人忧天 。
南京的一位老师、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孙四周,用数学公式演绎了宇宙的未来,按照他的计算,在5000年后 , 太阳和现在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以此驳斥“2012年世界末日论” 。
还有更权威的专家说法
玛雅人从未预言过世界末日
世界各国的很多科学家都投入到“世界末日”这一问题的研究中 。据媒体报道,有着“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称的英国传奇人物霍金 , 也曾就此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他出面辟谣说:2012不是世界的末日,我们不必惊慌 。
近日 , 墨西哥天文考古学家加林多教授在北京也为“末日论”辟谣 。根据他的研究发现,玛雅人其实从未预言世界末日 。加林多介绍了三种版本的“玛雅预言”,但他认为,玛雅人从未预言过世界末日 。“历法中一个周期结束的日期并不意味着地球上会有从天而降的某种灾难 。”
去年年底,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也公开声明,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
美航天局专家莫里森表示:由于担心传说中的世界末日 , 许多青少年已经患有抑郁症,他们担心得无法睡觉、正常吃饭 , 甚至有人有了自杀的举动 。全世界许多青少年都会面临同样的痛苦 , 我们必须重视这样的情况发生 。
对于传说中的末日,莫里森给出了目前最肯定的答复:这仅仅是一个笑话,是某些人的噱头而已,没有人会真正地关心它 。“2012年12月21日仅仅是最平常的一个周五 。”
近日,俄罗斯政府也出面辟谣有关世界末日的说法 。紧急情况部长11月30日表示 , 他“有办法监控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 并可以充满信心地说,世界不会在12月结束 。
世界末日莫恐慌
近日,《扬州晚报》发表了名为“2012年将逼近世界末日即将消失的八大城市”的文章 , 网上还有很多类似讨论“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什么”的帖子,2012年11月8日,新京报讯近日墨西哥天文考古学家加林多教授在北京为玛雅末日论辟谣,等等 。人们又开始了对“世界末日”的热议 。
实际上,对“世界末日”的预言很多种 。英国占星家曾预言1524年将迎来世界末日;美国权威圣经学者哈罗德·康屏日前表示真正的世界末日将于2011年5月21日到来等等 。在众多末日预言中,玛雅人的预言似乎更令人信服,这主要还是因为玛雅人虽然没有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天文及数学的精通却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对地球公转时间和其他星体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很准确,与实际的误差非常小 。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害怕和恐惧世界末日 , 很多末日预言都一再被证实是错误和荒谬的 。比如,磁场的颠倒是周期性的,史前曾经有多次的磁场颠倒发生 , 但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我们没必要担心所谓的磁力危机;太阳特大风暴对地球有影响,但和“末日”是两回事;南北磁极倒转已经多次遭遇磁极倒转 , 但人类并未灭亡,等等 。此外 , 就是玛雅人的预言中也有很多小漏洞 。对玛雅人来说,2012年12月21日其实仅仅是第四个太阳纪的结束 , 而不是世界末日 。另外,据考古发现的最新证据 , 玛雅历法的终止日确实是2012年12月21日,但这个日期并非世界末日 , 而只是古玛雅统治者用来稳定统治稳当人心的一个政治工具罢了 。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2012年世界末日”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人类与其为2012恐慌,还不如多关注“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会切实影响我们生存的问题 。而随着预言日期的迫近,科学家们也感到有必要利用科学知识逐一驳斥这些大肆传播的骗局 。因为这种恐慌很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而且一旦形成大范围的恐慌,后果将不堪设想 。
总之,我们要理性正确地看待“世界末日”的种种说法,立足于生活实际,脚踏实地,好好把握现在的生活;充满信心,不论前方多么困苦,多么艰辛,即便是面对死亡也要为生活的美好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期待和鼓励相关的专业人士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为大众提供科学的解释 , 并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
总结:上面的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大家应该都看了吧!其实2012是世界末日只是一个电影情节,大家不要害怕和恐慌 。更不要做一些离谱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