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外形和生活特点

【大熊猫的外形和生活特点】

大熊猫的外形和生活特点

文章插图
1、大熊猫外型: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 , 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 。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体毛也较前者为细 , 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
2、生活习惯: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 , 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 。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 。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 , 并用手遮住眼睛 。
熊猫的进化史: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 。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 , 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 , 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 , 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 卵生熊类 。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指姆 。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