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控线和录取线的区别是什么 过了省控线就能录取吗

高考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都会听到省控线、录取线等词汇,很多人都分不清省控线和录取线的区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
省控线和录取线的区别【省控线和录取线的区别是什么 过了省控线就能录取吗】省控线,全称是“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阻档线、省定线 。一般指是在高考期间:省(区、市)划定的相应本科,专科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省控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
录取线即招生院校按计划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或者是分专业最低分数线 。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地各院校按各种情况划分的不同录取等级 。录取线是不定的,各校录取线也是根据该校录取情况而定 。实际参报学员与计划录取人数有太大偏差,分数线会出现波动 。实际参报学员多于计划招收学员数量,录取线一般会上升、实际参报学员少于计划数量一般会下降 。
过了省控线就能录取吗过了省控线并不代表一定会被录取,也可能滑档 。省控线是整个学校录取的最低分,如果你选的几个专业较好的话,分数肯定会超过省控线,这时如果你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你就有可能被退档 。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它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全国在本省招生计划的总人数统计,然后再从高分到低分统计本省所有考试成绩、统计本科和专科各批次招生计划人数,根据上述数据最终确定分数线,这些分数线就是考生所在省市各个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只有考生分数高于所在地区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投递档案,才可能被目标院校录取,达到这个分数线不被录取也属正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