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大国 , 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了人口的10%,约1.3亿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尤其严重的是,妇女如果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 就非常容易在生育分娩时,直接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 , 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一般认为 ,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尽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所谓“澳抗阳性”)在检验报告单上HBsAg为“+”,但因其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除了部分工作(如饮食服务、幼教保育人员)从业受限制外,其他完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学习 。但是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
一、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分为哪几类
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 。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 。
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 , 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 , 肝组织结构完整 。
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 , 若有肝损害则应及时治疗 。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 , 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有可能自然转阴 。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
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发现疲乏无力 , 食欲不振,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在检查中,同时发现有e抗原阳性 , 则表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进一步检查治疗 。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能感染他人,因此,他们不能献血,也不能从事餐饮服务、育儿工作 。
2.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 。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 在月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冲洗外阴部的浴盆和毛巾要单独使用;当有外伤出血时要妥善处理 , 伤口要认真包扎,被血污染的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应焚烧 , 防止血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唾液中,能检出乙肝病毒,因此,生活中应实行分餐制,餐具、牙刷等生活用品要专用;尽量避免夫妻间的深吻 。
3.严防医源性传播
含百万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进入健康人体,即可引起感染 。因此,防止医源性传播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 , 特别是他们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时焚烧处理 。
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要注意卫生防护 , 防止血液污染环境 。同时,为了达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的目的,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
4.健康饮食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饮食原则 , 应是“三高一低” , 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 。可以适当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黄芪、女贞子、猪苓、枸杞子、薏苡仁等进行中医食疗,可煲汤、熬粥等 。
5.忌烟酒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 , 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 。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 , 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
6.节制性生活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节制性生活 。过度的性生活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乙肝也是一种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 。从携带者的精液、唾液、月经和分泌物中都能检出乙肝病毒 。性交过程中,病毒还可通过损伤的黏膜而传染 。如果年轻夫妇一方查出来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 , 但未感染的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共3针),并建议过性生活时带安全套 。在孕育下一代时,如果男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 女方应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对新生儿提供主被动联合免疫 , 保护率可达90%以上 。
7.畅志怡情
病毒携带者应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学认为:“怒则伤肝”,肝脏喜疏泄、条达,如果肝气郁结 , 气机不调,则会致病 。肝炎病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引起肝区疼痛,食欲减退 。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 。
8.忌病急乱投医
切忌滥求医、跟着广告走 。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第一大忌!乙肝广告大多含有虚假成分,万万不可跟着乙肝广告走 。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 , 乱吃药不仅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可能损害肝脏 。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①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 , 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 。②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 。③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 , 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
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是肝功正常也要定期复查 。特别是中老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要查肝功还要查血清肝癌标志物,即甲胎球蛋白(AFP),一般是3~6个月检查1次,以防发展为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在正规医疗单位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肝功及乙肝病毒指标,而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
专家解释说,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前无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慢性乙肝中有1%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感染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因素之一 。
尽管发病几率不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定期去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如果发现乙肝病毒还在复制感染,并且转氨酶升高,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