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情形预示你职业枯竭期来临

角色模糊 , 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
在办公室里,最恐怖的不是办公室政治的勾心斗角,也不是老板在你背后的苛责申斥,更不是与同事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而是你忽然患上了“职业枯竭”的“怪病”,自己打败了自己 。“职业枯竭”这个概念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许燕教授,许教授在自己《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报告里说,人们——特别是中青年人——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会逐渐丧失创造力 , 并且伴随着价值感的降低,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 。
何谓“职业枯竭”
心理咨询师丁老师说,就一般人而言,如果你在职场当中感到下面这样的一些问题与困惑 , 那么就说明你的职业枯竭期即使不在眼前 , 也为期不远了 。它们是: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 怎样做;人际应激,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 , 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职业发展,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组织结构,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关系,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
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
据“国际心理学大会”的资料显示,“职业枯竭”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低者 。具体的数字则显示在以下这些人里,40%是心理咨询师,20%是教师,其他还有新闻工作者、警察和医护人员等 。
【两种情形预示你职业枯竭期来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心理咨询师通常是解除他人心理疾病的医者,可他们居然成为现如今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发病人群 。观察其他的高危人群,采访人员发现,他们大都具有很强的脑力劳动背景,日常工作往往要求极高的创造力 , 并且都承担着相当的社会责任,付出的不单单是智力 , 更多的是情感和爱心 。

    推荐阅读